何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新名词》
何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所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简写NMR,法文简写RMN)进行医学诊断的一种新颖的设备。它的全称是: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NMR—CT)。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呢?首先要从核磁共振谈起。核磁共振现象早在1946年就被美国的布劳克和相塞尔等人分别发现,一直用作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 直到1971年,美国人达曼迪恩才提出来,将核磁共振用于医学的诊断,当时,未能被科学界所接受。然而,仅仅十年的时间,到1981年,就取得了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的图象,使人们长期以来,设想用无损伤的方法,来摄取活体器官和组织的详细诊断图象,同时,又能监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临床上已用于脑、脊髓、心赃、肌肉、肺、肝、肾、胰、盆腔、骨、骨髓、血管和肿瘤等器官和组织病变的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与CT的诊断相比,主要有如下优点: NMR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的灰质和白质,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性疾病方面优于CT;能显示功能和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化学性图像”,这是CT无法比拟的;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与长轴成任意角度的切面像, 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象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梯度磁场即实现扫描;没有CT那种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NMR有T n、T:和FID三个特性参数, 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漏诊率比CT低,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无骨的伪象,能使后窝区域的脑干、垂体和脊髓显像有可能检查出梗塞引起人的组织损伤,等等。
NMR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成象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 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脑等活动性器官效果差;安装NMR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亦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 l ℃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NMR,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NMR,高达200万美元左右;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千,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其他还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百拇医药
所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英文简写NMR,法文简写RMN)进行医学诊断的一种新颖的设备。它的全称是:核磁共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简称NMR—CT)。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呢?首先要从核磁共振谈起。核磁共振现象早在1946年就被美国的布劳克和相塞尔等人分别发现,一直用作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 直到1971年,美国人达曼迪恩才提出来,将核磁共振用于医学的诊断,当时,未能被科学界所接受。然而,仅仅十年的时间,到1981年,就取得了人体全身核磁共振的图象,使人们长期以来,设想用无损伤的方法,来摄取活体器官和组织的详细诊断图象,同时,又能监测活体器官和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在临床上已用于脑、脊髓、心赃、肌肉、肺、肝、肾、胰、盆腔、骨、骨髓、血管和肿瘤等器官和组织病变的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与CT的诊断相比,主要有如下优点: NMR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的灰质和白质,故在诊断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神经性疾病方面优于CT;能显示功能和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化学性图像”,这是CT无法比拟的;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与长轴成任意角度的切面像, 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象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梯度磁场即实现扫描;没有CT那种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NMR有T n、T:和FID三个特性参数, 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漏诊率比CT低,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无骨的伪象,能使后窝区域的脑干、垂体和脊髓显像有可能检查出梗塞引起人的组织损伤,等等。
NMR的主要不足之处是:成象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 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脑等活动性器官效果差;安装NMR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亦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 l ℃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NMR,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NMR,高达200万美元左右;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千,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其他还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脊髓病 > 多发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