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活性表达是“晴雨表”
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吴葆萱主
任医师率领的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端粒酶等在口腔黏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
从分子水平应用端粒酶活性监测癌前病变的癌变潜能和鳞癌预后的创
新方法。
口腔黏膜病中作为癌前病变的白斑和癌前状态的扁平苔藓等具有
癌变潜能。吴葆萱主任医师带领的课题组自1998年1月开始,在国内
率先研究了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了
它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分别用端粒重复放大酶标法和电泳法定量和
定性检测了口腔黏膜鳞癌、癌前病变(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发现端粒酶在口
腔鳞癌中高表达,在癌前病变中微量表达,而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
无表达,处于未活化状态。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恶性变程度呈高度
相关性。
研究人员结合各项检测结果认为,联合检测端粒酶活性等的研究
有助于深入探讨端粒酶等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相互关系,对深
入探讨癌变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研究提示,应用
端粒酶活性监测癌前病变的癌变潜能和鳞癌的预后具有创新意义,并
可依据端粒酶活性制定抗端粒酶化疗方案,从而有助于提高化疗药物
的针对性和疗效,减少对机体的损伤。研究还提示,ER不宜作为监测
癌变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而EGFR却与细胞增殖程度显著相关,是
口腔鳞癌的重要指征之一,在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均
具有实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健康报)
任医师率领的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端粒酶等在口腔黏膜鳞癌、癌前病变中的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提出了
从分子水平应用端粒酶活性监测癌前病变的癌变潜能和鳞癌预后的创
新方法。
口腔黏膜病中作为癌前病变的白斑和癌前状态的扁平苔藓等具有
癌变潜能。吴葆萱主任医师带领的课题组自1998年1月开始,在国内
率先研究了口腔鳞癌和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了
它的临床意义。研究人员分别用端粒重复放大酶标法和电泳法定量和
定性检测了口腔黏膜鳞癌、癌前病变(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正常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发现端粒酶在口
腔鳞癌中高表达,在癌前病变中微量表达,而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中
无表达,处于未活化状态。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黏膜恶性变程度呈高度
相关性。
研究人员结合各项检测结果认为,联合检测端粒酶活性等的研究
有助于深入探讨端粒酶等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相互关系,对深
入探讨癌变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研究提示,应用
端粒酶活性监测癌前病变的癌变潜能和鳞癌的预后具有创新意义,并
可依据端粒酶活性制定抗端粒酶化疗方案,从而有助于提高化疗药物
的针对性和疗效,减少对机体的损伤。研究还提示,ER不宜作为监测
癌变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而EGFR却与细胞增殖程度显著相关,是
口腔鳞癌的重要指征之一,在临床上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均
具有实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