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99936
“开学恐惧症”在流行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7日 北京青年报
     伴随着9月1日的到来,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画上句号,记者在心理门诊采访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开学出现了焦虑、恐惧的情绪,而不得不来找心理医生帮忙。

    某小学的张同学早在日历翻到8月时,就开始担心了:要开学了!但对自己的焦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某大学物理系的吴同学也有同感:现在心里就是有说不清楚的恐惧,就不喜欢开学,希望能再多放几天假,只要不去学校心情就是轻松。开学就上初三的王同学告诉记者,上学期为了几门差点开红灯的课程累得焦头烂额,现在想想心有余悸,又要开学了,又要为了讨厌的物理课拼死拼活了。

    心理学家刘华清副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门诊中,中学生中最怕开学的是即将升初三或高三的学生了,原因几乎都是毕业和中高考压力。某某中学的赵同学就是一个,暑假作业已经多得让他无暇娱乐了,想到开学在即,他说:我肯定会在题海里淹死的!

    对此,心理学家刘华清副主任医师指出,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表现各异,但对学校产生恐惧这一特点是相同的,诱因有分离性焦虑,或改换学校重新适应新环境,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或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失利、挫折或遭到委屈、羞辱的经历。如父母不分是非地同情孩子,为其辩护,则强化了恐怖。假如父母对孩子外出离开自己表示焦虑不安、不放心,则会增强孩子的害怕和恐惧情绪,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孩子的恐惧与父母的反应不当相互影响。

    开学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是拒绝上学,刘华清还讲,为了达到不上学的目的,起初可有头痛、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等诉说。企图得到父母的同情允许暂不上学,以后当父母令其上学,则会哭泣、吵闹、焦虑不安,即使勉强在学校,也表现得畏畏缩缩,不与同学说话,放学后如释重负。

    刘华清提醒父母,此时大人应和孩子本人一起分析孩子对学校产生恐惧的原因,对孩子表达真诚的关心,耐心倾听孩子诉说痛苦和困难,同时对孩子进行疏导,鼓励他重新返校。同时父母应与学校联系,详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取得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暂时减轻其学习和工作负担,使孩子回校后能有较好的适应条件,较快建立自信心,有的还可以考虑换班转学等,使孩子接受返校比较容易。

    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除遗传因素外,与家庭尤其是父母的个性心理特点以及教育抚养方式有密切关系,刘华清分析认为,父母要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对孩子的优点要发自内心地赞扬,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尊重孩子。假如支持性心理咨询及家庭咨询效果不明显,可以慎重考虑选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新型抗抑郁剂的百忧解、兰释等可以改善情绪,消除焦虑,配合心理咨询及调整环境,三者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文/侯建鹏漫画/高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