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医药新知
编号:100410
抗艾滋病药物研制有新途径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13日 医学空间
     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尚红教授等承担的国家高技术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青年科学

    基金资助项目“支原体培养上清中HIV-1逆转录酶抑制物质的鉴定”

    课题,历时7年研究,日前通过了有关专家鉴定。该研究在国际上首

    次证实支原体培养上清对HIV-1逆转录酶(RT)活性的抑制作用来自

    于培养上清中DNA酶(DNase)和RNA酶(RNase),RT活性抑制作用与

    其所具有的DNase或RNase活性呈正相关。有关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对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和药物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目前治疗艾滋病最有效的是“联合药物疗效”(AZT+3TC+蛋白

    酶抑制剂),其中AZT是通过抑制病毒繁殖关键酶——逆转录酶(RT)活性而阻碍病毒的增殖。但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耐

    药性变异株,其他如ddI等抗艾滋病药物也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理

    想的抗艾滋病药物应是对病毒有选择性杀伤而对机体无害,但至今尚

    未研制出这种药物。

    尚红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于1992年开始了研究。他们首先检测了纯

    发酵支原体培养上清对HIV-1的逆转录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

    支原体培养上清对HIV-1逆转录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是由

    于培养液中存在有依赖于镁离子的DNase和RNase,他们分别降解RT反

    应产物和基质,发现培养液的RT活性抑制作用和它们所具有的DNase

    活性或RNase活性呈正相关,从而证实了支原体培养液的RT活性抑制

    物质以及在支原体属中的普遍存在。

    《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