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 全社会的责任--写在“世界卫生日”
为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血液,世界卫生组织为安全输血提出三大战略:从低危险性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血液安全”,口号是“血液安全从我做起”。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全球范围内由于种种不安全因素屡屡导致受血者安全遭受威胁的现状,向每一位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发出的呼吁。
(一)
自1900年奥地利学者兰德斯特发现ABO血型,并把输血疗法用于医疗的近百年中,全世界已有数亿伤病员获救。然而,血液又可以成为疾病的载体,很多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据估计,1977年至1984年美国至少有3万受血者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1985年法国1200名血友病人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全世界5%~10%的艾滋病毒感染是因为输注了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
, http://www.100md.com
制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人群的近1/10。丙肝病毒人群携带情况虽未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血液中心,对住院输血前患者及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表明,上述人群丙肝病毒携带率为0.8%~11.9%,说明普通人群存在着丙肝病毒携带的几率。据卫生部提供的报告显示,从1985年至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人647例,表明我国存在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此外,输血还可以引起并发症。有关研究发现,肿瘤病人输血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导致术后肿瘤的复发几率明显增加。有关资料显示,在荷兰,输血引起的副作用约为3%,严重的输血反应造成的死亡率为1/10万。由此可以看出,输血不是绝对安全的,它同手术一样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
为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血液,世界卫生组织为安全输血提出三大战略:从低危险性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
, 百拇医药
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无偿献血,将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从低危人群中发展无偿献血者和吸引健康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曾对北京地区个人自愿无偿献血、集体组织无偿献血和家庭亲友互助无偿献血三种血源标本进行分析发现,个人自愿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91.16%,集体组织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75.94%,家庭亲友互助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65.84%。以上数字说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最高,质量最好。因此,各采供血机构要把主要的力量投入接纳更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方面来。
(三)
在我国,各级血站承担着采供血任务,临床用血大多来自血站,因此,血站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血液的质量和安全。1993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基本标准》,同年发布了《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卫生部又于1998年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暂行)》。另一方面,采供血机构人员的资格考试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范围。近几年中国输血协会每年都承担行业人员的培训任务,世界卫生组织远程教育的培训内
, 百拇医药
容也在各省有计划地开展。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高东英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北京市各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红十字血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把血液筛查关,他们的措施包括:严格排除高危人员,大力推广无偿献血,对献血人员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自动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开展实验室内部质评并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以保证实验室的持续高质量;加强采血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工艺卫生监测工作。由于全方位的严格管理,去年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共向临床发出20多万袋血,没有接到一例输血后肝炎的报告。
(四)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临床上存在着输血指征过宽的问题,社会上也存在着误将血液视为“补品”的现象,导致临床医疗行为中不必要的输血现象相当普遍。据有关方面统计,依据严格的输血指征,临床上有50%的输血本可避免。因此,规范输血行为,可有效地降低输血风险。
北医第一医院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输血科副主任柴庆波介绍说,这家医院首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坚持临床用血审批制度,坚决杜绝输“营养血”、“人情血”现象。其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了成分输血,同时在外科系统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此外,对择期手术病人,还开展了“术前储血及家庭互助献血”。柴庆波副主任告诉记者,通过以上措施,北医一院临床用血量大幅度下降,去年全血用量比1998年下降了23%;成分血用量上升了38.02%,达到总用血量的85%;自体血回输增长了19.9%。经过医生的宣传,该院住院患者及家属已没有主动要求输血的了。
让我们记住专家的忠告:血液可以拯救生命,但用血不当也可危及生命。血液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百拇医药
今天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血液安全”,口号是“血液安全从我做起”。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全球范围内由于种种不安全因素屡屡导致受血者安全遭受威胁的现状,向每一位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发出的呼吁。
(一)
自1900年奥地利学者兰德斯特发现ABO血型,并把输血疗法用于医疗的近百年中,全世界已有数亿伤病员获救。然而,血液又可以成为疾病的载体,很多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据估计,1977年至1984年美国至少有3万受血者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1985年法国1200名血友病人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全世界5%~10%的艾滋病毒感染是因为输注了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
, http://www.100md.com
制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人群的近1/10。丙肝病毒人群携带情况虽未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但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血液中心,对住院输血前患者及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表明,上述人群丙肝病毒携带率为0.8%~11.9%,说明普通人群存在着丙肝病毒携带的几率。据卫生部提供的报告显示,从1985年至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感染者17316例,其中艾滋病人647例,表明我国存在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此外,输血还可以引起并发症。有关研究发现,肿瘤病人输血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导致术后肿瘤的复发几率明显增加。有关资料显示,在荷兰,输血引起的副作用约为3%,严重的输血反应造成的死亡率为1/10万。由此可以看出,输血不是绝对安全的,它同手术一样有一定的危险性。
(二)
为减少或消除不安全血液,世界卫生组织为安全输血提出三大战略:从低危险性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严格筛查血液;临床合理用血。
, 百拇医药
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不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无偿献血,将从源头上保证血液质量,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从低危人群中发展无偿献血者和吸引健康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曾对北京地区个人自愿无偿献血、集体组织无偿献血和家庭亲友互助无偿献血三种血源标本进行分析发现,个人自愿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91.16%,集体组织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75.94%,家庭亲友互助无偿献血的合格率为65.84%。以上数字说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最高,质量最好。因此,各采供血机构要把主要的力量投入接纳更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方面来。
(三)
在我国,各级血站承担着采供血任务,临床用血大多来自血站,因此,血站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血液的质量和安全。1993年,卫生部颁布了《血站基本标准》,同年发布了《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后,卫生部又于1998年发布了《血站管理办法(暂行)》。另一方面,采供血机构人员的资格考试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范围。近几年中国输血协会每年都承担行业人员的培训任务,世界卫生组织远程教育的培训内
, 百拇医药
容也在各省有计划地开展。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高东英告诉记者,为了确保北京市各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红十字血液中心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把血液筛查关,他们的措施包括:严格排除高危人员,大力推广无偿献血,对献血人员实行计算机管理;实现实验室检测全过程的自动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开展实验室内部质评并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以保证实验室的持续高质量;加强采血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工艺卫生监测工作。由于全方位的严格管理,去年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共向临床发出20多万袋血,没有接到一例输血后肝炎的报告。
(四)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临床上存在着输血指征过宽的问题,社会上也存在着误将血液视为“补品”的现象,导致临床医疗行为中不必要的输血现象相当普遍。据有关方面统计,依据严格的输血指征,临床上有50%的输血本可避免。因此,规范输血行为,可有效地降低输血风险。
北医第一医院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输血科副主任柴庆波介绍说,这家医院首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坚持临床用血审批制度,坚决杜绝输“营养血”、“人情血”现象。其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了成分输血,同时在外科系统开展自体血回输工作。此外,对择期手术病人,还开展了“术前储血及家庭互助献血”。柴庆波副主任告诉记者,通过以上措施,北医一院临床用血量大幅度下降,去年全血用量比1998年下降了23%;成分血用量上升了38.02%,达到总用血量的85%;自体血回输增长了19.9%。经过医生的宣传,该院住院患者及家属已没有主动要求输血的了。
让我们记住专家的忠告:血液可以拯救生命,但用血不当也可危及生命。血液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