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肝-甲状腺综合征
编号:105622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研究获重大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0月27日 科技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朱智堂、肖鑫记者仇方迎报道: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戚中田教授等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两端非编码区完整、开放读码框架正确的庚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组单个完整克隆。10月25日,该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证书。这是该课题组继丙型肝炎病毒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在肝炎相关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据悉,庚型肝炎病毒是美国科学家1995年发现的一种与人类肝炎相关的新病毒,被认为是人类不明原因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该病毒不能在体外人工培养,要研究庚型肝炎病毒以及致病性与免疫性,必须依靠庚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据文献检索,到目前为止,国外科学家只克隆出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片段,没有获得完整的庚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

    戚中田教授曾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构建成功中国丙肝病毒基因文库;率先研制成功新一代丙肝诊断试剂盒。1996年,戚中田教授率领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的资助下,进行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研究。他们采用重叠延伸多聚酶链反应拼接-连接法,经过4年多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克隆了庚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组,并对重要的病毒包膜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及昆虫细胞系统进行表达。该基因组长度为9373个碱基,能够在猕猴体内表达病毒蛋白质及形成病毒样颗粒。实验感染的动物血液中可出现持续性庚型肝炎病毒血症,并可在猕猴传代感染。

    据专家介绍,庚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约为2%,病毒抗体携带率约为3.5%。因此,加强对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