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搭桥术”生成新血管
本报讯(记者张荔子)由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进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近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特殊临床试验。这是我国第一个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方案。
心脑血管病在人口总死亡率中占一二位,其中血管梗塞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冠状动脉梗塞、脑动脉梗塞、肢体动脉梗塞常造成病人猝死或瘫痪。这些病至今尚缺少理想的药物,虽然通过手术搭桥、导管介入、药物溶栓等挽救了很多病人,但这些治疗手段对弥漫性血管梗塞或小血管梗塞常常无能为力。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心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成为国际上基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发现有一类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使
新的血管生成。但生长因子是蛋白质,在体内容易降解,反复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不具可行性。用VEGF基因替代其蛋白可使VEGF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不断表达,避免反复多次给药,比较安全、经济、简便。这种疗法被称为“分子搭桥术”或“基因搭桥术”。
1994年以来,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原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对VEGF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经鼠、狗、猴等各种动物试验发现,注入VEGF基因后表达快速,堵塞的主干血管旁两三周内便可生成新血管,加速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组织供血,从而减少组织坏死。1996年这项研究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该所构建的新型VEGF表达质粒,申报了国家专利,表明我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药物。
目前该所已完成了肢体动脉梗塞病临床前试验,经多种指标检查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即将与北京安贞医院联合进行特殊临床试验。据介绍,该所还成功地进行了VEGF基因治疗心肌梗死、脑动脉梗塞动物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其中VEGF基因治疗脑动脉梗塞属首报。, 百拇医药
心脑血管病在人口总死亡率中占一二位,其中血管梗塞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冠状动脉梗塞、脑动脉梗塞、肢体动脉梗塞常造成病人猝死或瘫痪。这些病至今尚缺少理想的药物,虽然通过手术搭桥、导管介入、药物溶栓等挽救了很多病人,但这些治疗手段对弥漫性血管梗塞或小血管梗塞常常无能为力。随着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心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成为国际上基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发现有一类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使
新的血管生成。但生长因子是蛋白质,在体内容易降解,反复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不具可行性。用VEGF基因替代其蛋白可使VEGF进入人体后在体内不断表达,避免反复多次给药,比较安全、经济、简便。这种疗法被称为“分子搭桥术”或“基因搭桥术”。
1994年以来,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原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对VEGF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研究,经鼠、狗、猴等各种动物试验发现,注入VEGF基因后表达快速,堵塞的主干血管旁两三周内便可生成新血管,加速侧支循环,改善缺血组织供血,从而减少组织坏死。1996年这项研究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该所构建的新型VEGF表达质粒,申报了国家专利,表明我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治疗药物。
目前该所已完成了肢体动脉梗塞病临床前试验,经多种指标检查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即将与北京安贞医院联合进行特殊临床试验。据介绍,该所还成功地进行了VEGF基因治疗心肌梗死、脑动脉梗塞动物试验,证明其安全有效,其中VEGF基因治疗脑动脉梗塞属首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