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编号:106446
广州大医院“下基层”到郊区开店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2月22日
     《广州日报》大洋网2000年12月21日讯: 今年年初,中山医科大学这艘广州的“医疗航空母舰”装备齐全“进驻”黄埔,中山医科大学黄埔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件事曾经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年过去,这所全国首家由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医院,已显示出名牌效应。新的医疗模式,不仅深受群众欢迎,还引起不少大医院仿效,纷纷进驻郊区开拓地盘。

    百姓获实惠

    大医院下基层是否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受惠?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医院日均门诊量已上升50%,治疗人数增加35%,特色专科骨科的住院率高达144%……

    也许鲜活的事例比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家住黄埔石化的莫某1个多月前因重症胰腺炎入院,当时血压为零,生命危在旦夕。幸而在中山医黄埔医院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该病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耽误了抢救时机,就没有生还希望。
, 百拇医药
    福建的9岁男孩陈某,从4岁起只要一进食就咳嗽、气促、呕吐,5年来辗转多家大医院得不到明确诊断,后来在中山医黄埔医院确诊为先天性食道裂孔疝,术后病人完全康复,解了一家人心头多年的愁结。

    广州的谢某,年方21,头痛症状持续一年多,在广州多所大医院治疗均无效果,曾三次试图自杀。不久前在中山医黄埔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经化疗后肿瘤消失,头痛症状消除,笑容又回到这名花季少女的脸上。据了解,自中山医接管黄埔区医院以来,已发现鼻咽癌、喉癌病人21例,这一发现率在广州多家大医院中名列前茅。

    救活区医院

    长期以来,偌大的黄埔区没有一家综合技术水平高的三甲医院,真正有疑难重症的病人要到20公里外的中心城区就诊,常常早上摸黑就起床赶路,到了大医院还挂不上一个专家号。黄埔区政府曾经投资2500万元搞医院的硬件建设,但一流的环境和待遇却吸引不了一流的人才,医疗水平始终上不去。
, http://www.100md.com
    去年11月28日,中山医科大学与黄埔区政府签订协议,共建中山医黄埔医院,力争在三五年内,把原黄埔区医院建设成为以骨科、创伤外科为特点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此举一出,黄埔区医院获得了中山医强大的人才优势,医疗水平发生质的飞跃。中山一院动员了60多位医疗骨干(其中教授级的有10多位)到黄埔医院担任各学科的业务带头人,新开骨科、脑外、急诊观察三个病区,增设骨科、脑外、病理、输血、康复、MICU6个学科,填补医疗空白,搭建起一家三甲医院的基本骨架。

    作为医疗业务技术的坚强后盾,中山一院自黄埔医院挂牌以来,前来会诊、参加手术治疗、举行业务讲座的正教授以上资深专家50余次,收治黄埔医院专诊病人30余人。

    起连锁反应

    这一改革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据悉,目前广医附二和荔湾区中心医院开始商讨合作意向;孙逸仙纪念医院也准备在海珠区瑞宝乡建分院,分院的门诊大楼目前已建成封顶;市一人民医院将投资近6000万元在芳村西建分院,还准备在机场路建一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分门诊点,估计明年9月份即可投入使用。

    广州天河区员村是外来人员的集中居住区,由于附近没有一家正规的大医院,非法游医乘虚而入、势力猖獗,自从今年3月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在这里建起门诊点,当地人民终于能够就近在正规大医院就诊,获得规范、优良的医疗服务,肃清了当地混乱不堪的医疗市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