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化疗”闯新路
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三种主要手段,其中化疗最为常用,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化疗药物通过造成细胞DNA损伤而杀伤肿瘤细胞:如有的化疗药物造成DNA复制障碍;有的药物会嵌入到DNA双螺旋中两个碱基平面之间,造成DNA链断裂;有的药物引起DNA-蛋白质交联等。
为什么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的癌症患者个体疗效不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如何分布?怎样才能发现?其耐药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否采用某种方法抑制其耐药性?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教授带领他的博士生们,历经12年的研究,揭示出细胞内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简称甲基转移酶MGMT),证明这是决定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基础。
亚硝脲类化合物是烷化剂中的一大类,常用的有嘧啶亚硝脲、双氯乙基亚硝脲、环氯乙基亚硝脲、链脲菌素等。亚硝脲类药物由于其高度脂溶性,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瘤的首选药物,并常用于其他各种肿瘤的化疗,如脑脊髓转移、白血病、何杰森氏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胃癌、食管癌及网状细胞肉瘤等。亚硝脲类药物可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出活泼的烷化基团,造成肿瘤细胞的DNA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损伤是DNA鸟嘌呤碱基第6位氧原子烷基化,产生O6-烷基鸟嘌呤-DNA,并可进一步引起碱基错配、DNA链断裂和链间交联,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 百拇医药
中国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我们测定了20株中国人肿瘤细胞,包括肝癌4株、肺癌4株、鼻咽癌2株、脑瘤2株、胃癌2株,恶性黑色素瘤、直肠癌、舌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各1株的MGMT酶活性,及经使用亚硝脲类药物(ACNU和BCNU)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实验证明,如果用细胞存活率为10%时所对应的药物浓度(D10值)作为衡量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指标,细胞D10值与MGMT酶活性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即MGMT酶活性高的细胞对亚硝脲有抗性,MGMT酶活低的细胞对亚硝脲药物敏感。这一研究成果说明,MGMT酶活性高低是决定肿瘤细胞对亚硝脲敏感性的分子基础。
分别将MGMT低的HeLaMR和中国人Cc801宫颈癌细胞接种到裸鼠左胯皮下,把相同数量的MGMT高的HeLaS3和SMMC-7721肝癌细胞接种到裸鼠右胯皮下,待成瘤后,按每克鼠体重腹腔注射25μgACNU的剂量进行治疗,或将ACNU的剂量提高到50μg。试验结果显示:MGMF低者,HeLaMR和Cc801肿瘤移植物消失,继续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而ACNU对MGMT高的肿瘤移植物无治疗效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从裸鼠体内剥离出的治愈的MGMT低的肿瘤残存物中,仅能见到明显坏死的细胞和少量纤维细胞或脂肪细胞。这充分说明ACNU对MGMT低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研究提示,如果能确定肿瘤细胞中MGMT酶活性低,就可能使用ACNU、BCNU一类的亚硝脲药物进行预见性的有效的化疗。
, 百拇医药
分析74例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中MGMT酶活性,发现在这些肿瘤中,MGMT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乳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脑瘤>食管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组织分布规律性与临床使用亚硝脲治疗肿瘤的经验基本吻合,同时也观察到即使在同种肿瘤中MGMT酶活性也有个体差异。在74例病例的标本中有6例MGMT酶活性极低,包括食管癌3例,肺腺癌、脑胶质母细胞瘤和结肠癌各1例,如果对这几例患者使用亚硝脲药物治疗,也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对那些MGMT酶活性高的肿瘤,如能设法降低其MGMT酶活水平,就有可能使用亚硝脲有效治疗。
经深入比较6株MGMT高(Mer+型)与2株MGMT低(Mer-型)肿瘤细胞在基因结构与表达水平上的不同,研究显示,MGMT的mRNA表达是Mer+型肿瘤细胞对亚硝脲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原因。
我们选用3株Mer+型肿瘤细胞为实验材料,这3株细胞的MGMT活性均较高,因此对ACNU和BCNU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用链脲菌素(简写STZ)于37℃处理1小时后,3株Mer+型细胞的MGMT活性明显降低。动物实验也证明,如先用STZ处理实验动物,然后再使用ACNU治疗,可将单独使用ACNU治疗无效的HeLaS3肿瘤细胞移植物有效地治疗。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使用合适浓度的链脲菌素可以有效地克服Mer+型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开展STZ和ACNU联合化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百拇医药
耐药性昭示抗癌疗效
在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与解放军第307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对60名使用亚硝脲(ACNU或BCNU)治疗的脑瘤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活性高低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亚硝脲药物对30名MGMT活性低或较低的脑瘤患者治疗效果好,其中26名治疗效果甚好;而25名MGMT活性较高的患者,使用亚硝脲治疗效果不明显,多数复发;6名MGMT活性很高的患者,亚硝脲治疗无效,全部死亡。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证明,MGMT低的肿瘤病人细胞内缺乏对抗亚硝脲药物的机制,因而使用亚硝脲疗效显著;那些MGMT高的肿瘤病人,则因其具有修复亚硝脲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对抗亚硝脲的杀伤作用,治疗无效。
我们还与中日友好医院左焕琮教授合作,对MGMT高的、单独使用亚硝脲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瘤病人,开展了STZ伍用ACNU的临床治疗实验,共观察了8个病例。病例选择标准是:复发恶性脑瘤,经CT扫描证实;单独使用AC-NU进行颈动脉灌注治疗无效;具有可评价的病灶;预期存活大于12周;距上次ACNU化疗至少6周,且肝肾功能正常。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案采用STZ和ACNU,均经患侧颈动脉灌注给药,STZ灌注1小时后,再同样灌注ACNU,重复给药间隔最少12周,疗效由CT扫描判定。观察结果令人鼓舞,8例对ACNU呈耐药性反应的患者,1例达到CR(可测肿瘤全部消失),2例达到PR(肿瘤体积消失在50%以上),4例NC(瘤体积消退<50%),1例PD(无效,瘤体积增加>25%)。CR加PR达37.5%(3/8)这一结果表明,使用STZ可以克服部分脑瘤患者对ACNU的耐药性,STZ与ACNU联合使用可以收到理想的化疗结果。
准确快速测定酶活性
我们在系统研究了肿瘤细胞内MGMT活性高低与亚硝脲药物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制备出抗MGMT单克隆抗体,并研制出MGMT诊断试剂盒。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6家单位的临床使用考核,证明试剂盒对诊断肿瘤细胞中MGMT酶活性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
采用这种试剂盒,临床考核分析了1175名经确诊为肿瘤病人的病理标本,其中包括头颈部肿瘤、肠癌、乳腺癌、胃癌、生殖系肿瘤、软组织肿瘤、甲状腺癌及脑瘤等。在1175例检测的病理标本中,强阳性290例,占24.68%;阳性517例,占44.00%;可疑(介于阴性与阳性之间)188例,占16.00%;阴性180例,占15.32%。
在系统研究肿瘤细胞中MGMT活性与其对亚硝脲药物耐药性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以分析肿瘤细胞MGMT酶活性为依据,以调节MGMT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为手段,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合理使用亚硝脲药物,对肿瘤进行预见性化疗的新方案。, 百拇医药
为什么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的癌症患者个体疗效不同?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如何分布?怎样才能发现?其耐药性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否采用某种方法抑制其耐药性?军事医学科学院章扬培教授带领他的博士生们,历经12年的研究,揭示出细胞内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简称甲基转移酶MGMT),证明这是决定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基础。
亚硝脲类化合物是烷化剂中的一大类,常用的有嘧啶亚硝脲、双氯乙基亚硝脲、环氯乙基亚硝脲、链脲菌素等。亚硝脲类药物由于其高度脂溶性,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瘤的首选药物,并常用于其他各种肿瘤的化疗,如脑脊髓转移、白血病、何杰森氏病、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胃癌、食管癌及网状细胞肉瘤等。亚硝脲类药物可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出活泼的烷化基团,造成肿瘤细胞的DNA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损伤是DNA鸟嘌呤碱基第6位氧原子烷基化,产生O6-烷基鸟嘌呤-DNA,并可进一步引起碱基错配、DNA链断裂和链间交联,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 百拇医药
中国人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我们测定了20株中国人肿瘤细胞,包括肝癌4株、肺癌4株、鼻咽癌2株、脑瘤2株、胃癌2株,恶性黑色素瘤、直肠癌、舌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各1株的MGMT酶活性,及经使用亚硝脲类药物(ACNU和BCNU)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实验证明,如果用细胞存活率为10%时所对应的药物浓度(D10值)作为衡量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指标,细胞D10值与MGMT酶活性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即MGMT酶活性高的细胞对亚硝脲有抗性,MGMT酶活低的细胞对亚硝脲药物敏感。这一研究成果说明,MGMT酶活性高低是决定肿瘤细胞对亚硝脲敏感性的分子基础。
分别将MGMT低的HeLaMR和中国人Cc801宫颈癌细胞接种到裸鼠左胯皮下,把相同数量的MGMT高的HeLaS3和SMMC-7721肝癌细胞接种到裸鼠右胯皮下,待成瘤后,按每克鼠体重腹腔注射25μgACNU的剂量进行治疗,或将ACNU的剂量提高到50μg。试验结果显示:MGMF低者,HeLaMR和Cc801肿瘤移植物消失,继续观察1个月未见复发;而ACNU对MGMT高的肿瘤移植物无治疗效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证明,从裸鼠体内剥离出的治愈的MGMT低的肿瘤残存物中,仅能见到明显坏死的细胞和少量纤维细胞或脂肪细胞。这充分说明ACNU对MGMT低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研究提示,如果能确定肿瘤细胞中MGMT酶活性低,就可能使用ACNU、BCNU一类的亚硝脲药物进行预见性的有效的化疗。
, 百拇医药
分析74例不同类型的肿瘤组织中MGMT酶活性,发现在这些肿瘤中,MGMT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乳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脑瘤>食管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组织分布规律性与临床使用亚硝脲治疗肿瘤的经验基本吻合,同时也观察到即使在同种肿瘤中MGMT酶活性也有个体差异。在74例病例的标本中有6例MGMT酶活性极低,包括食管癌3例,肺腺癌、脑胶质母细胞瘤和结肠癌各1例,如果对这几例患者使用亚硝脲药物治疗,也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对那些MGMT酶活性高的肿瘤,如能设法降低其MGMT酶活水平,就有可能使用亚硝脲有效治疗。
经深入比较6株MGMT高(Mer+型)与2株MGMT低(Mer-型)肿瘤细胞在基因结构与表达水平上的不同,研究显示,MGMT的mRNA表达是Mer+型肿瘤细胞对亚硝脲产生耐药性的关键原因。
我们选用3株Mer+型肿瘤细胞为实验材料,这3株细胞的MGMT活性均较高,因此对ACNU和BCNU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使用链脲菌素(简写STZ)于37℃处理1小时后,3株Mer+型细胞的MGMT活性明显降低。动物实验也证明,如先用STZ处理实验动物,然后再使用ACNU治疗,可将单独使用ACNU治疗无效的HeLaS3肿瘤细胞移植物有效地治疗。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使用合适浓度的链脲菌素可以有效地克服Mer+型肿瘤细胞对亚硝脲类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开展STZ和ACNU联合化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 百拇医药
耐药性昭示抗癌疗效
在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与解放军第307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对60名使用亚硝脲(ACNU或BCNU)治疗的脑瘤患者肿瘤组织中MGMT活性高低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亚硝脲药物对30名MGMT活性低或较低的脑瘤患者治疗效果好,其中26名治疗效果甚好;而25名MGMT活性较高的患者,使用亚硝脲治疗效果不明显,多数复发;6名MGMT活性很高的患者,亚硝脲治疗无效,全部死亡。这一实验结果充分证明,MGMT低的肿瘤病人细胞内缺乏对抗亚硝脲药物的机制,因而使用亚硝脲疗效显著;那些MGMT高的肿瘤病人,则因其具有修复亚硝脲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对抗亚硝脲的杀伤作用,治疗无效。
我们还与中日友好医院左焕琮教授合作,对MGMT高的、单独使用亚硝脲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脑瘤病人,开展了STZ伍用ACNU的临床治疗实验,共观察了8个病例。病例选择标准是:复发恶性脑瘤,经CT扫描证实;单独使用AC-NU进行颈动脉灌注治疗无效;具有可评价的病灶;预期存活大于12周;距上次ACNU化疗至少6周,且肝肾功能正常。
, http://www.100md.com
治疗方案采用STZ和ACNU,均经患侧颈动脉灌注给药,STZ灌注1小时后,再同样灌注ACNU,重复给药间隔最少12周,疗效由CT扫描判定。观察结果令人鼓舞,8例对ACNU呈耐药性反应的患者,1例达到CR(可测肿瘤全部消失),2例达到PR(肿瘤体积消失在50%以上),4例NC(瘤体积消退<50%),1例PD(无效,瘤体积增加>25%)。CR加PR达37.5%(3/8)这一结果表明,使用STZ可以克服部分脑瘤患者对ACNU的耐药性,STZ与ACNU联合使用可以收到理想的化疗结果。
准确快速测定酶活性
我们在系统研究了肿瘤细胞内MGMT活性高低与亚硝脲药物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制备出抗MGMT单克隆抗体,并研制出MGMT诊断试剂盒。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6家单位的临床使用考核,证明试剂盒对诊断肿瘤细胞中MGMT酶活性具有特异性强、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
采用这种试剂盒,临床考核分析了1175名经确诊为肿瘤病人的病理标本,其中包括头颈部肿瘤、肠癌、乳腺癌、胃癌、生殖系肿瘤、软组织肿瘤、甲状腺癌及脑瘤等。在1175例检测的病理标本中,强阳性290例,占24.68%;阳性517例,占44.00%;可疑(介于阴性与阳性之间)188例,占16.00%;阴性180例,占15.32%。
在系统研究肿瘤细胞中MGMT活性与其对亚硝脲药物耐药性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以分析肿瘤细胞MGMT酶活性为依据,以调节MGMT活性及基因表达水平为手段,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合理使用亚硝脲药物,对肿瘤进行预见性化疗的新方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