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107730
药店暗访记
http://www.100md.com 2001年2月13日 人民网
     被明令禁止的坐堂“义诊”医生如今又出现在辽宁鞍山的许多药店里。日前,记者一番暗访,发现这些打着“义诊”旗号的医生并不“义”。

    鞍山市站前地带的大小药店非常多,几乎每家都为坐堂医生开辟了小天地———摆着“免费测血压”、“专家诊断,每次收费3元”等标签的桌子。记者在某药店看到,经过医生的一番“忙活”和热情推荐,多数人掏钱购了药。一位负责测量缺钙的医生对一位女士说:“虽然你只有一个加号,但现在不补(钙),等以后再补,就困难了。”果然,这位女士“遵”了“医嘱”。可笑的是,刚刚通过身体各项检查的同行,在一家药店检查时,竟被查出血浓度高,开的药方是两盒“普拉固”,一打听这种药的价钱,竟需170多元!

    不光是药店,一些卖保健品的商店,也有穿白大褂的义诊医生正襟危坐,如果你接受了“义诊”,十有八九难“下”保健品的“贼船”。

    多次参加义诊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药店聘请医生坐堂“义诊”,多数就是为了推销药品。这些医生有的是正规医院的,利用节假日来此散发“余热”;有的是退休的医务人员;更有药厂的“医药代表”。(陈光明 刘郁)(据新华社沈阳电)

    从“义诊”不义说开去

    看了这篇报道,相信不少人对其中描述的细节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京城,人们对混迹于药店里和商场药品专柜前,干着推销营生的“义诊大夫”也是不陌生的。本报“社会调查”专栏曾刊登反映南京出现假“义诊”情况的群众来稿。看来,这种被明令禁止的行为,又在某些地方死灰复燃了。

    假“义诊”屡禁不止,无外乎一个利字。首先,雇佣了“义诊大夫”的厂家的产品会销得比较好,并从中获利。其次,“义诊大夫”在向顾客售出产品后会得到一定的提成。再者,相关的药店和商场也可得利。

    假“义诊”的危害不容小视。它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于大多数购药者的医药知识有限,“大夫”或肆意夸大患者的病情,或诊断出本不存在的毛病,然后巧妙推销,使消费者物质上受损失,精神上添困扰。它损害了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卫生部门的形象。“义诊”本是医务人员所做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今一些坐堂医生的行为让“义诊”的崇高精神蒙羞。它还扰乱了保健品和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令守法经营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义诊”打假,需要药店严把店门,因为坐堂医生的不良行为,损害的首先是药店的信誉。而有关部门更要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对群众用药安全绝不可等闲视之。(于燕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