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灾难自救
编号:112546
急性放射病护理进展(1)-应急处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能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防治电离辐射损伤的手段正在不断完善。据有关国际机构统计,1944-1991年全世界发生重大辐射伤亡事故共3037起。引起辐射伤亡事故的原因有:核辐射,异常或事故照射、医疗照射,这些均可造成放射病。放射病又分为急性放射病(ARS)、亚急性放射病(CRS)。放射病一旦发生对人类危害极大,特别是急性放射病,因此,如何提高对急性放射病的救治水平,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护理是抢救急性放射病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应急处理护理

    核辐射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治如下:

    (1)一级医疗救治又称现场救护或场内救治,主要任务是发现和救出伤员,在实施现场救护时,应坚持迅速有效,边发现边抢救,先重后轻,对危重伤员先抢救后除污染,以及保护抢救者与被抢救者的原则;

    (2)二级医疗救治又称地区救治,主要任务是对中度以下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员,应给予简易保护性隔离,房间通过化学消毒剂(0.8%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喷雾消毒空气,并用消毒水擦拭所有物体表面,工作人员进入房内须戴口罩、帽子、更换拖鞋、消毒液泡手后方可进入:

    (3)三级医疗救治又称专科救治,主要任务是对一、二级医疗救治单位难以诊断和处理的重度以上放射伤、复合伤伤员尽早药浴后进入无菌层流洁净病房进行全环境保护。

    1. 放射性物质外污染时,将伤员衣物等物品用污物袋包裹后特殊处理。体表去除污染的方法:(1)机械除污法。利用清洁温水中性肥皂、软毛刷经2-3遍刷洗(若受长寿命α核素污染的毛发应先剃去或剪掉),通过产生泡沫、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去除污染物;(3)针对性地利用洗消剂、络合剂。氧化剂可与放射性物质发生化学作用,达到去污目的。采用以上机械、物理、化学除污法可清除90%以上污染量。

    2. 内污染时处理:内污染时应阻止放射性物质的吸收,采取催吐、洗胃、服沉淀剂、泻剂及针对不同核素应用特异性阻吸收剂活性碳、亚铁氰化铁、褐藻酸钠、碳酸铝凝胶、硫酸铁;加速放射性核素的排出可用络合剂,护士在协助处理时用力不宜过重,亦不要过多地反复刷洗,以免破坏皮肤的保护层。应鼓励病人多饮茶水,加速其排出或促进已吸收的放射性核素排出体外。

    3. 合并复合伤的处理:放射复合伤是指放射损伤同非放射损伤的复合,分为(1)以放射损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2)以烧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3)以创伤为主的放射复合伤。对放射复合伤伤员首先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伤口部位用碘伏或外科清创法处理伤面。

    4. 应急处理的后送原则:无污染、外伤和已污染后伤员全身受照剂量>1戈瑞(Gy)及部分受照剂量>0.5-1戈瑞(Gy),症状较重者均应后送住院治疗。, 百拇医药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