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 更多
编号:114645
冠心病介入性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PACT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是最基本的冠心病介入性治疗技术。

    (一)PTCA的机制

    目前认为,球囊扩张导致粥样硬化斑块撕裂是PTCA的主要机制。

    当球囊在动脉硬化狭窄节段加压扩张时,进行性增加的扩张力施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壁上。随着球囊内压力增加,斑块就会在最薄弱处或斑块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撕裂,血管中层及外膜伸展以适应在管腔内的扩张球囊的大小,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大。PTCA术后由于纤维及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生长、被撕裂的斑块愈合,管腔变得更加光滑。

    (二)PTCA的适应症

    PTCA一般应用于有症状或有客观缺血证据的冠心病患者。
, http://www.100md.com
    1、最理想的适应症:心功能良好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支冠状动脉近端孤立性、局限性(长度100次/分、心功能减退及心原性休克患者应首选PTCA使冠状动脉再通。

    对溶栓失败后补救性(Rescue)PTCA的价值近年来也做出了较肯定的结论,RESCUE研究表明,溶栓后TIMI0-1级患者PTCA组LVEF45%,内科治疗组40%(P=0.04);死亡及心功能Ⅲ-Ⅳ患者PTCA组6.4%,内科治疗组16.6%(P=0.05)。因此,对溶栓后未再通者特别是高危患者如既往有Q波梗塞史、前壁梗塞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及时予以补救性PTCA。

    溶栓成功以后达到TIMI3级者,对残余狭窄现不主张立即PTCA,因研究证明,术后EF并未改善,而需输血及CABG者增多。

    (三)PTCA的禁忌症

    1、无保护的左主干或左主干相当病变(如前降支及回旋支起始部同时有严重狭窄),PTCA术中危险性大,术后因再狭窄可发生猝死。据报道,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PTCA技术上虽然可行,成功率>90%,但术中及3年病死率分别高达9%和64%,因此,应推荐行CABG。近年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应用于部分有选择的左主干病变患者(主要用于左主干较孤立的病变),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确定。
, 百拇医药
    2、病变过于弥漫者

    3、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时间过长,且局部解剖条件不理想,如闭塞处无毛笔尖状尖端,紧邻闭塞处有血管分支,闭塞段过长或局部有桥状侧支循环等。

    (四)操作步骤要点

    超声影像所见血管内狭窄部位

    PTCA的操作类似冠状动脉造影,可经股动脉或挠动脉穿刺途径进入。局麻后应用常规穿刺技术插入带止血活瓣的鞘管,经股动脉途径者一般用7F或8F鞘管,经挠动脉穿刺者一般用6F鞘管。经鞘管注入肝素9000-10000IU,然后沿鞘管送入引导导管,在荧光透视下将引导导管尖端送至欲扩张的冠状动脉口,调整位置使之保持稳定,能提供足够的后座力,又不衰减冠状动脉内压力。选择理想角度进行基础冠状动脉造影。

    根据所要扩张的动脉口径及病变特点,选择适当的球囊导管和引导钢丝。球囊直径与血管直径之比以1:1(1:0.9-1.1)为宜。在荧光透视及严密压力监测下,将引导钢丝送入所要扩张的冠状动脉,跨过狭窄病变,送至血管远端;然后将球囊导管沿引导钢丝送至病变部位。球囊到位后即可开始加压扩张,压力自小向大逐渐增加,直至球囊上病变压迹消失为止,常用5-8个大气压,个别较硬的病变需高压扩张。每次加压扩张的时间视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一般20秒至1-2分。若患者发生中等度心绞痛、心电图出现明显缺血性改变或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加压,将球囊抽瘪,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后再行加压扩张。一般常需扩张2-4次,直至造影所见狭窄已被满意扩张为止。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多体位投照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已被满意扩张,且无局部血管并发症,观察数分钟无弹性回缩,即可拨除引导钢丝。再次重复冠状动脉造影后,拨出引导导管,鞘管留置于血管内,缝合一针固定于皮肤上,不敷以消毒敷料。

    (五)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1、术前准备:术前应口服硝酸酯(如消心痛或长效心痛治等)和钙拮抗剂如硫氮卓酮或硝苯地平。PTCA前2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一次。预计可能植入支架者还应加服抵克立得250mg,每日二次。PTCA当日晨禁食,但允许以一口水将药物服下,建立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送入导管室前给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

    2、术后处理:在无合并症的PTCA或支架植入术后,可于术后4小时左右测定ACT,若ACT,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