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直肠、肛管疾病 > 痔疮 > 信息
编号:115265
内痔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4日
     内痔又称“里痔”,是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上的静脉曲张团块。

    一、诊断依据

    · 症状:

    一期内痔--便血,色鲜红,或无症状。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淡红。

    二期内痔--便血,色鲜红,伴有肿物脱出肛外,便后可自行复位。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粘膜隆起,表面色暗红。

    三期内痔--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便血少或无。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多有纤维化。

    · 病因:主要由于静脉壁的薄弱,失去了正常弹性。兼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负重、远行等,致血运不畅,而血液瘀积,热与血相搏,则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
, http://www.100md.com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若长期便血者,可出现贫血。

    · 鉴别诊断:内痔应与直肠癌、直肠息肉、肛管直肠脱垂进行鉴别。遇到便血病人;应进行常规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

    二、证候分类 治法方药

    [内治法]

    · 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1.治法:清热祛风 凉血止血

    2.方药:凉血地黄汤(生地黄、当归尾、地榆、槐角炭、黄连、天花粉、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加减

    · 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百拇医药
    1.治法:清利湿热

    2.方药:脏连丸(黄连、公猪大肠)加减

    · 气滞血瘀:肛门肿物脱出,甚者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者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1.治法:活血祛瘀 清热利湿

    2.方药: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槟榔、熟大黄)加减

    · 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1.治法:补气升陷

    2.方药:补中益气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黄芪、陈皮、升麻、柴胡)加减。
, http://www.100md.com
    [外治法]

    1.熏洗法: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收敛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汤(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苦参汤(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菖蒲)如痒甚者可加花椒。

    2.外敷法:可用五倍子散(五倍子、车前草、轻粉、冰片),消痔散(煅田螺、煅咸橄榄核、冰片),如意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具有清火,消肿,止痛,收敛,止血作用。

    3.塞药法:如痔疮锭等,具有消肿,止血,镇痛作用。

    4.药物注射疗法:适用于一、二、三期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常用药物有5~10%石碳酸甘油,5%鱼甘油酸钠,4~6%明矾液,消痔灵,枯痔液,新六号枯痔注射液等。具有使内痔硬化萎缩或干枯脱落的作用。

    5.插药疗法(枯痔钉疗法):使痔核干枯坏死。

    6.结扎疗法:适用于二、三期内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