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评论
编号:119798
应重视民间中医人才的发掘与培养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41期
     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经过多年努力,中医队伍后继乏人、学术乏术的状况,虽有所好转,但并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国五十年来,我国高等中医院校虽培养了大批骨干,但每一院校都按同一学制,同一课本,同一教法办学。教的是统编教材,考的是统一命题,毕业后统一分配,全国数十所学校,如出一辙。学生重书本轻实践,出现“高分低能”,到医疗实践中“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成为名医的极少。特别是知识结构与素养,不能适应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

    民间中青年中医不乏有学之士。他们有的出生于中医世家,有的与名老中医有师承关系,还有不少自学成才。对于这些散在于民间初露锋芒的“无名之辈”,由于历史的原因、认识的偏见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欠缺,往往既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发掘与培养,这无疑是极大的人才浪费。

    众所周知,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大力发掘中医治疗潜力,恢复应用卓有成效的传统方法,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对一些已形成专科的独特的医疗技术,如针灸、推拿、气功、正骨、肛肠、烧伤、疮疡等,要进一步汲取古今成就,向深入、分化方面发展,有的则可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改造和发展,许多学科也许会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目前,散在于民间的独特疗法很多,因为中医这门学科要求严细,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尤其是某些专科,一技之长的绝招,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和手法等,很难从书本和学校学到。故发掘和培养民间中青年中医人才,是实现培养跨世纪人才,振兴中医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令人不安的是,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中医人才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官”轻“民”(重视全民所有制人才,轻视集体所有制人才);重“公”(国营单位正式职工)轻“私”(个体、散在民间或自学成才);重“洋”(科班出身)轻“土”(无文凭、非科班出身);重“城”(城市)轻“乡”(农村)。民间中医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学术会议从不涉足;外出进修又无门路,要么学费惊人,只能望“学”兴叹,晋升职称无人过问……不一而足。

    我们是12亿人口的大国,有自己的国情。培养中医人才不能只把眼睛盯在正规教育上。在继续加强正规教育的同时,要提倡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地选拔、发掘有培养前途的民间青年中医人才,把散在于民间的中医经验继承下来,流传下去,发展开来,对中医学术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省绛县中医院 崔继利 李瑞锋 张松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