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疾病与性 > 艾滋病 > 更多1
编号:120221
肿瘤和艾滋病治疗新技术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3日 科学时报
     肿瘤和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目前临床疗效还不尽如人意。这两种疾病的基因治疗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研究领域,可望在不远的将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肿瘤和艾滋病基因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是这个领域中的核心问题。

    PE是绿脓杆菌产生的单链蛋白质毒素,是自然界存在的毒性最强的毒素分子之一。一个或少数几个毒素分子足可以将一个哺乳动物细胞致死。去除PE分子中的细胞结合区域,剩余的部分称为PE40,其自身不能进入细胞,因而对哺乳动物是安全的。把抗体(或抗体片段)等具有导向作用的蛋白质分子与PE40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所谓生物导弹——免疫毒素(immunotoxin),它能特异性地进入和杀伤导向分子针对的靶细胞。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毒素被用于动物及临床实验。

    这项新技术的理论依据是,如果把免疫毒素基因导入淋巴细胞,转导的淋巴细胞应能够产生免疫毒素,其自身生长应不受到影响(不被自身产生的免疫毒素杀死)。把抗肿瘤或抗病毒抗原的免疫毒素基因转导人T淋巴细胞,就形成了一类特殊武器装备的、兼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的新型杀伤细胞。回输这种细胞给病人应比直接给予免疫毒素制剂有更大的优越性,这可作为对肿瘤或病毒感染等疾病基因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新方法的长处在于:一是长期持续性。直接给予的免疫毒素半寿期较短,在机体内很快被清除;而转导的特异性杀伤细胞在小鼠体内能较长时期存在,并持续分泌免疫毒素。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转导的淋巴细胞能在病人体内能存活数月以至一年以上,长时期发挥免疫监视作用。二是分布特异性。本实验结果表明,直接给予的免疫毒素只是在小鼠血中有较高浓度,在肿瘤组织中分布很低;而转化的特异性杀伤细胞输给小鼠后,能聚集在肿瘤周围和进入到肿瘤组织内。

    此外,由于淋巴细胞的归巢(homing)作用,它们能循环回到淋巴结中。肿瘤转移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新的特异性杀伤细胞对于手术无法清除的,经血行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远处的少量肿瘤细胞,更具有效的杀伤作用,可望成为肿瘤病人术后的常规治疗手段。, http://www.100md.com(原作:杨安钢 改写: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