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肝-甲状腺综合征
编号:121554
肝功检查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23日 网易
    1.间接胆红素(IBIL) :

    化验介绍: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参考值: 3.42-10.3 mmol/L

    临床意义: 间接胆红素升高见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及疟疾等。

    2.血清白蛋白(ALB) :

    化验介绍: 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又经过一定的疾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质量的变化。
, 百拇医药
    参考值: 40-55 g/L

    临床意义:

    (1)白蛋白浓度升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升高的疾病。

    (2)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大量出血和严重灼伤。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3.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 :

    化验介绍: A/G比值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可以提示病情的发展和预后的估计。

    参考值: 1.5-2.5:1

    临床意义: 常用于衡量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小于1.0时,称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 百拇医药
    4.血清蛋白电泳(SPF) :

    化验介绍: 血清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当蛋白质带正电荷的时候,在电场中由阳极向阴极泳动;带负电荷时,在电场中则由阴极向阳极泳动。蛋白质的泳动速度与分子量、游离状态和所带电荷多少有关。

    参考值:(一般成人) 白蛋白:52-63%;α1球蛋白:4-5%; α2球蛋白:4-5%;β球蛋白:9-12%; γ球蛋白:15-22%

    临床意义:

    (1)急性肝炎:发病早期蛋白质电泳无变化,发病两周后白蛋白、α2及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高。

    (2)慢性肝炎: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下降较急性肝炎显著。

    (3)肝硬化:白蛋白、α1、α2球蛋白均明显下降,γ球蛋白极度升高。
, 百拇医药
    (4)肝细胞癌:蛋白变化除α1和α2增高外,其它改变与肝硬化相同。但在α1和白蛋白之间可出现甲胎蛋白的区带。

    (5)其它的肝胆疾患和肝外疾患如淤血肝、多发性骨髓瘤和肾病综合征等可引起各种蛋白含量的变化。

    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

    化验介绍: 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参考值: 速率法:0-30IU/L

    临床意义:

    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 百拇医药
    (1)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且有时可降至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胆道疾病如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功能不全导致肝淤血可使ALT明显升高。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某些药物或毒物如异菸肼、鲁米娜、四氯化碳等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6.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

    化验介绍: 在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精中含量极少。组织细胞病变时,此酶释放入血。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预后。
, 百拇医药
    参考值: 速率法:0-35IU/L

    临床意义:

    (1)当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升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2)各种肝病也可引起AST升高。如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

    (3)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肾炎,服用某些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鲁米娜等均可使AST升高。

    7.血清碱性磷酸酶(AKP) :

    化验介绍: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AKP经肝胆系统进行排泄。所以当AKP产生过多或排泄受阻时,均可使血中AKP发生变化。临床上常借助AKP的动态观察来判断病情发展,预后和临床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参考值: 速率法:20-80IU/L

    临床意义:

    (1)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时,由于胆汁排泄不畅,使AKP滞留血中而增高。急慢性黄疸型肝炎或肝癌时也可使AKP升高。

    (2)骨骼系统疾病如:骨细胞瘤、骨折恢复期、骨转移癌等,血清AKP增高。

    8.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 :

    化验介绍: 磷酸肌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的一种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参考值: 无机磷法:0-200U/dL 比色法:M(男):0.55-7.5U/dL F(女):1.45-4.0U/dL
, 百拇医药
    临床意义:

    (1)心肌梗塞后,CPK较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特异性高,但持续时间短,2-4天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CPK也可升高,对诊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以及肌肉损伤时CPK也可升高。

    (4)严重的心绞痛、心包炎、房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以及心脏手术等,CPK可见升高。

    9.血清球蛋白(G) :

    化验介绍: 血清球蛋白是血清蛋白质的一部分。其中部分球蛋白由肝脏合成,另一部分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它能与外来的特异性抗原起免疫反应而保护机体。

    参考值: 20-40g/L
, 百拇医药
    临床意义:

    (1)球蛋白浓度升高:血液浓缩可使球蛋白浓度相对升高,但临床上主要见于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而引起的γ球蛋白增高,如结核、疟疾、黑热病、血吸虫、播散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

    (2)球蛋白降低:主要是体内的合成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免疫机能缺陷的病人均可引起球蛋白降低。

    10.血清总胆红素(T-Bil) :

    化验介绍: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所生成的直接胆红素不易透过细胞膜,因而不造成细胞损害。

    参考值: 重氮法:0.6-12mg/dL 改良J-G法:3.42-17.1mmol/L
, http://www.100md.com
    临床意义: 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11.血清总蛋白(TP) :

    化验介绍: 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参考值: 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60-80g/L
, 百拇医药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15g/dL。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g/d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3)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
, http://www.100md.com
    (4)烧伤时,血浆渗出;大出血时,血液丢失;肾病综合症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这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12.直接胆红素(DIBil) :

    化验介绍: 直接胆红素是红肝细胞代谢后生成,经胆道系统随胆汁一起排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阻塞及肝外阻塞,使胆汁排泄途径受阻或排泄不畅,致使胆汁淤积,肝胆管内压逐渐升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直接胆红素经淋巴间隙或血窦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

    参考值: 重氮法:0-3.34mmol/L 改良J-G法:1.71-3.34mmol/L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升高于阻塞性黄疸、如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内科 >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