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病 > 信息
编号:123774
高血压防治要走出象牙塔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27日 科学时报
     本报讯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血压防治微机网络工作会议上,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非传染病控制处处长孔灵芝做了“中国高血压防治策略”的报告。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出现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发病年龄提前的特点,《报告》指出:仅仅早发现、早治疗仍然不能解决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高发问题,高血压的防治要面向全体人群,实行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并重,健康促进与早诊早治并重的策略,高血压防治要实行“六个转变”。

    有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50~70年代每年新发高血压病人100多万,到80~90年代每年新发300多万。年龄越小,增幅越大,25~49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比城市上升幅度要高。我国城市居民和城市化了的农民正暴露在强度不断上涨的危险因素水平之中。2000年人口普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谷类和薯类消费分别比1982年下降,而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增加,城乡超重率分别增加40%和54%。选择精细的食物、久坐的生活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成为非传染病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近10年来,多数人群血压、血清胆固醇和体质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我国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与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则在上升。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逾1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我国的慢性病死亡将达到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调查回顾发现,仅仅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治,仍不能解决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高发问题,而如果对吸烟、饮食不当、缺少运动这些危险因素稍加以控制,都会产生非常显著的效益,尤其对处于中等危险水平的人进行干预,使其不发展到疾病阶段,其效益更为明显。

    今后我国高血压防治要实行的六个转变包括:一、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仅靠专家行为高血压是难以控制的,必须强调政府行为,创造支持性环境并进行必要投入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责任。二、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总结各国高血压防治经验后认为,单纯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因此开展群体预防才是根本措施。三、由以城市为主转向城乡并举。农民知识的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缺乏,使农村高血压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因此必须城乡并举,分类指导。四、由高层向基层转变。过去防治相对集中在大医院,但大医院病人太多,对预防又不够重视,广大基层卫生系统既存在治疗水平不高,又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因此强调高血压防治必须面对基层、面对社区、面向乡村、面向人群,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五、由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调动人们关心自己争取健康的积极性,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六、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结成高血压防治统一战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