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护理史
编号:125638
中医护理发展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
     一、建国以后的中医护理(1949至1965年)

    (一)低谷时期

    建国以后,中医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的政策。1949年,毛主席指示:“必须很好团结中医,搞好中医工作,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1950年,毛主席为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而奋斗。”由于在建国初期,卫生行政领导部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挥中医的作用问题,使整理和发展中医的工作进展缓慢。

    (二)起步时期

    1953年,毛主席批评了卫生部某些领导轻视、排斥中医的错误做法。1954年,毛主席对当时中医存在的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中医对我国人民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工作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要归功于中医,今后最重要的是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医学习西医。”
, 百拇医药
    1954年,毛主席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罗致好的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

    为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加强对中医的研究和提高,1955年12月19日,由卫生部直接领导的第一所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医研究院所属的附医院和中医研究班也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了开学典礼。

    1956年,卫生部和高教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城市筹建中医学院,培养具有研究、教学、医疗工作能力的高级中医人才。1958至1959年,南京和北京先后开办中医护士学校。可以认为,中医护理教育是自50年代后期随着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全国各地大力开展中医事业,为了适应中医护理工作的需要,而开始举办的。从此改变了过去的由西医护校毕业分配到中医医院后再重新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局面。

    随着中医治疗、教学和研究机构的建立,广大护理人员通过学习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不断总结出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方面的经验和论著,如《小儿肺炎的中西结合护理》、《破伤风的中医治疗和护理》、《中暑的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概论》等,为中医护理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 百拇医药
    二、“文革”十年动乱中的中医护理(1966至1976年)

    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中医护理工作受到很大的损失。

    (一)正常秩序被破坏,原有机构被拆散。

    “文革”开始后,正常工作秩序被破坏,原有的护理指挥系统被打乱,有效地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被废除,使整个护理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大批干部和医护人员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锻炼”,短者一年半载,长则2至3年。

    1969年,中医系统一批医护人员下放到甘肃,青海等地安家落户。这些人员虽在基层卫生单位,但多数不在中医护理岗位,或因条件所限,无法开展中医护理工作,不但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也给刚刚起步的中医护理工作再次受到损失。

    (二)中医护士学校停办,中医护理队伍后继乏人
, http://www.100md.com
    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中等中医护校也于1962年停办,直到1971年。为解决护士短缺,许多地区以医院办护训班形式招生,但由于当时学生文化基础不一,系统学习业务时间少,基础理论缺乏,大多数学生很难达到中等专业护士水平。

    在十年动乱中,因护理人员不能及时补充,造成人才的后继缺乏人和青黄不接,并在年龄结构、职称层次和学术水平等方面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阻碍了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和队伍建设。

    (三)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的开展

    “文革”期间,中医护理虽受到一定损失,但广大护理人员在困难条件下,抱着对护理事业执著的精神,刻苦学习业务,积极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和新医学习班学习,掌握了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医常用技术操作。在贯彻落实“六·二六”指示中,积极参加农村医疗队,送医送药上门,帮助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培养赤脚医生,搞好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活动。利用一根针、一把药为群众防病治病,开展新医疗法等。通过实践,掌握了针灸、拔火罐、刮痧、捏脊、推拿、耳针、耳穴刺激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多种中医传统护理技术,为中西医结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 百拇医药
    三、中医护理发展与兴盛时期(1977至1995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全国加快了中医护理工作的步伐。经过拨乱反正,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专业队伍

    目前,在全国际法2522所中医医疗机构内,有8万余名护士以上职称人员从事中医护理工作。她们经过专业教育及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临床实践锻炼,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对常见病症进行辩证施护,成为发展中医事业中一支必不可少的专业队伍和重要力量,其中还涌现出一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护理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二)中医护理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随着全国中医护理临床、教育科研工作的迅速发展,各地认真做好中医古医籍中有关护理内容的收集、整理和发掘提高工作。通过临床的不断实践,陆续编写出版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护理专著。1958年,江苏率先编写出版《中医护病学》填补了我国护理学中中医护理著作的空白。1978~1985年北京、南京等地中医医院相继编写出版《中医护理学》、《中西医结合护理浅说》、《中医护理管理》等。1986至1996年的十年中,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北京、南京、广州、湖南、江西、陕西、四川、河南等地,编写出版了《中医护理手册》、《中医内儿科护理学》、《中医用药护理指南》、《中医护士常用中医术语浅释》、《中医古籍汇要》、《仲景护理与临床》、《中医护理诊断与施护指南》、《中医护理研究》、《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文件书写,技术操作规程》、《辩证施护手册》等。以上诸多著作的编写出版,预示着中医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 百拇医药
    (三)中医护理科研成果

    建国以来,中医护理科研工作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198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吕素英主编的《中医护理学》获全国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进步乙等奖。1986年以后,随着全国省、市级中医院中医护理研究室的建立,各级政府在人力、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投入。1989年,成都中医学院附院的护理研究项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招标中首次中标,对中医护理的模式,辩证施护内涵,中医护理管理等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1993年,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召开的首届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会上,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中医药学校吕素英主编的《中医护理学》获一等奖,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淑良的论文《中药空气消毒液消毒作用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获二等奖,青海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刘静的论文《青番黄胶囊用于泌尿系造影前肠道准备80例观察》、成都中医学院附院王之渠的论文《中医护理病历标准化研究》和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龚美娴的论文《净肠饮代替清洁灌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三等奖。填补了中医护理科研成果的空白。
, http://www.100md.com
    1995年,在中华护理学会召开的第二届护理科技进步奖颁奖会上,上海中医学院吴霞的论文《现代中医护理的应用与研究》获二等奖,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段亚萍的论文《一次性多功能手套简介及使用体会》,武汉市中医院龚有珍的论文《银花清口液治疗口腔疾患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景俊英的论文《肌注后硬结护理与治疗述要》,天津市中医医院范淑芬的论文《肾衰灌肠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操作方法的临床研究》获三等奖,为中医护理科研成果又增添了新的一页。

    (四)中医临床护理规范化、标准化

    中医临床护理在较长时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已逐步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1984年卫生部中医司组织湖南、北京、南京的护理专家编写《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对中医护理提出了初步的规范和要求。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为加强临床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国中医院分级管理中护理工作的检查评分办法,组织全国有关人员对《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1984年版)进行全面修订和补充,形成了有内、外、妇、儿等各科常见证护理常规和有21项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增加了五种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并附有评分标准和流程图。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医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责不明和无章可循的问题,为中医临床护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 百拇医药
    (五)学术活动生机蓬勃,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门专业学科。1978年前,全国各地中医院在护理方面几乎互不往来,更无什么学术交流。中医护理技术只是在热心于护理事业的老护士带领下,自发地、散在地、进行临床实施和积累经验,进展相当缓慢。

    自1983年中华护理学会第十九次理事会上决定增设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后,中医护理学术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而有成效。

    1984年6月18日至23日,在南京市召开首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正式代表107名,列席代理35名。卫生部中医司、中华护理学会、江苏省卫生厅、省科协及南京中医学院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华护理学会林菊英理事长致开幕词。大会收到论文517篇,80篇在大、小会议上交流。论文内容有:中医护理理论、教育、科研及内、外、妇、儿等科的护理经验。不少论文对中西医结合护理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会上宣布成立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孟锦余任主任委员,何宝昌、裘月娟任副主任委员。
, 百拇医药
    1985年,在北京举办首次全国中医护理理论提高学习班,邀请中医和护理专家讲课。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及展望,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八纲辩证方法,情志所伤和心理护理,中医护理要突出中医特色,漫谈辩证施护,近年我国针灸经络进展,中医的预防与气功,中医营养学展望,谈中医食疗与护理,中医护理科研刍议等。参加学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49名。

    1986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南宁召开第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出席会议代表171名。这次会议是在“七五”计划开始之际,举国上下经济政治形势大好,国务院作出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形势下召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术会上,共交流论文73篇,论文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在第一次学术大会的基础上对中医护理特色和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探讨。如天津南开医院裘月娟的论文《对中医时间护理学的几点设想》,湖北中医学院附院王玉瑛的论文《适时阴阳护理浅识》、从“生物钟”理论和祖国时间医学理论,结合护理实践,探索如何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时间护理学,为中医护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也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特色和精华。
, http://www.100md.com
    同年3月20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首界中美护理学术会议。中医护理方面有四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包括:《应用舌诊指导急腹症的临床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压缩骨折垫枕练功的护理》、《单纯性屈曲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护理》和《中医护理发展概况及展望》等。获得国内外护理界的关注与好评。

    同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二期全国中医护理理论提高学习班,学员84人。

    1987年6月15日至21日,在大连市召开首次辩证施护研讨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92名,列席代表35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张宏贵副司长,潘筱秦副处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大会收到论文530篇,其中62篇在大、小会上交流,论文重点探索了责任制护理与辩证施护的关系,八纲辩证施护原则及有关病症的施护经验。通过研讨,明确了责任制护理与辨证施护更加完善和丰富,从而看到中医护理发展的远景,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打开思路。

    同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南宁市召开的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优秀论文交流和颁奖会上,天津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邹英杰撰写的论文《应用舌诊指导急腹症的临床护理工作》获一等奖,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护理部的论文《中医病房护理探讨》获二等奖,广州中医学院省中医院护理部的论文《单纯性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和天津医院刘骏的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垫枕练功的护理》获三等奖,中国中医研究院吕素英主编的《中医护理学》和中医护理编辑部的《中医护理报》获荣誉奖。
, 百拇医药
    同年,第三期中医护理理论提高班在北京举办,学员68人。

    继八纲辩证施护研讨会后,为对脏腑辩症施护的概念、内涵和施护原则进行探讨,于1988年9月10日至14日,在沈阳市召开第二次全国辩证施护研讨会。出席会议代表139名,护理界老前辈王琇瑛、梅祖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许桂华,中医处处长韩俊钦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敏致开幕词。会上交流论文46篇,论文重点突出脏腑辩证内容。如《补脾胃泻阴火理论指导辩证施护》等,比较全面的总结了施护具体方法和效果,还交流了用中医古籍中的理论指导护理的实施的经验,如《论时间生物学在护理中的运用》,用《伤寒论》六经欲解的理论指导护理,为中医护理病情观察和服药护理进行新的探索。

    1988年在北京举办第四期全国中医护理理论提高学习班,参加学员92人。

    为迎接全国等级中医院评审,全国不少省、市不同程度开展了中医护理病历书写。为使中医护理病历书写的格式和内容更加完善,并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于1990年6月6日至9日在济南市召开中医护理病历书写研讨会。会议代表133名,山东省中医管理局局长蔡剑前、省中医学会向克理事长和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敏等领导参加开幕式。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素英致开幕词。大会收到论文265篇,交流52篇。通过研讨提高了对护理病历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初步统一了护理病历书写格式。
, http://www.100md.com
    1991年5月7日至10日,全国首届中医护理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建国以来首次中医护理专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代表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和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部分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会和有关部委的领导,共126名。全国有95名优秀中医护理工作者和两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党和国家领导人宋任穷、薄一波、陈慕华、赵朴初等为大会写了贺信、贺词,鼓励中医药战线上全体中医护理工作者,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勤奋工作,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工作新局面而共同努力。

    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有:

    弘扬民族文化,开拓中医护理学科

    薄一波

    1991年5月

, 百拇医药     发展中医护理学科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护理学作贡献。

    宋任穷

    辛末年夏

    振兴护理造福人类

    陈慕华

    辛未年夏

    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发展中医护理学科

    赵朴初

    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陈慕华给大会的贺信中着重指出:“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医医事活动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是关系到振兴中医事业,发展祖国医学宝库的大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我国的中医护理事业稳步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这次会议在回顾总结工作的基础上,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先进,讨论制定了“八五”期间的发展计划,必将成为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起点。”
, http://www.100md.com
    以上诸多领导的贺词、贺信,在我国护理史上尚属首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护理工作重视、支持和关怀,对中医护理事业是极大的鼓舞。

    首届中国护理工作会议在回顾总结建国以来中医护理工作基础上,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制定“八五”期间中医护理发展计划,是中医护理迈向二十一世纪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的内涵,1991年5月24日至29日在杭州召开了中医护理问题研讨会。

    通过济南和杭州会议,不论从中医护理病历书写的项目、格式,还是辩证分析,护理问题的指出,护理措施的制订,以及护程记录,出院小结,出院指导等内容都能体现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两大基本特点和原则,为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奠定了基础。

    为发现、造就和培养中青年护理人才,使中医护理事业后继有人,1992年《中医护理报》编辑部发起“全国中青年中医护理有奖征文”活动。收到论文473篇,通过评审,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四等奖49名,并于同年10月在郑州市召开颁奖暨学术交流会。
, 百拇医药
    随着我国省、市级中医院中医护理研究室的陆续建立,1993年4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医护理研究室工作研讨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潘筱秦处长,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敏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两位领导重点强调建立护理研究室的重要性,同时对会议提出希望和要求。通过研讨,对中医护理研究室的体制、隶属、职责范围和任务取得一致共识,对科研经费、立题、招标等有关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辽宁等地护理专家对1984年版《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同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

    1994年,为庆祝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10月6日至10日在南京召开“庆祝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学术交流会”。代表们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共113名。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敏、江苏省中医管理局丁冠明副局长、省科协陈家林教授、江苏省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袁雪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素英致开幕词。大会收到论文178篇,有106篇进行了交流。论文内容面广,有十年来中医护理工作成就和展望,中知护理科研、教育、管理及内、外、妇、儿科病症辩证施护经验等。
, http://www.100md.com
    本年内,学会配合《中医护理报》编辑部,在北戴河召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研讨会”,有218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交流。

    1995年,为总结交流中医护理和技术在临床应用情况及全国创等级中医院中的经验。于6月21日至25日在黄山市召开“全国中医护理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出席代表65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吴厚新,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王敏,安徽省中医管理局邓大学局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收到论文200余篇,有39篇在大、小会上交流。论文内容以临床应用为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在新形势下,中医护理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中医护理是我国独有的护理学科,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医事业的振兴,日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关注和认可。自1986年参加中美护理学术会,1989年至1995年,先后参加中日护理学术会3次,国际护理学术会和海峡两岸(港、澳、台)学术会各1次,有27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受到国际护理同仁的关注和好评。北京及各省、市级中医院多次接待国外护理代表团参观访问加增了国际及两岸的学术交流。许多国家的护理代表团先后来我国参观或考察中医护理工作,中医护理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 百拇医药
    (六)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和示范中医院

    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护理工作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加强护理管理干部培训和使用,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定期考核,长期保存。

    3、全国省、市级中医院和示范中医院建立中医护理研究室,明确职责范围和任务,保证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4、建立和完善护理部指挥下的护理质量控制机构。护理部通过目标化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制订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加强对各护理单元质控组织的管理,用各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护理质量、业务水平和医德医风等到全面提高。

    5、护士长工作进入科学化管理,实行护士长手册、业务查房和护理质量查房等,达到病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 http://www.100md.com
    6、技术质量方面:基础护理严格按分级护理原则、内容和要求执行,中、西医技术操作达到正规、熟练。其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和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不少于7种。

    7、辩证施护病种:每一病区辩证施护病种不少于两个,每病区每月书写中医护理病历不少于两份。

    8、护理文件写书方面,按《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执行,并制订出中医护理病历的考核评分标准。

    (七)创办《中医护理报》

    1986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和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中医护理报》创刊。十几年来,作为广大中医护理人员唯一的专业报刊,在学术交流,继承、发扬中医护理理论,传播国内外护理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全国护理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 百拇医药
    四、中医护理教育概况

    1973年和1974年,北京、南京等地创办中医护(卫)校,至今全国有中医护校两所,在55所中医或中医药学校开设了中医护理专业。多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培养了大批具有中等专业技术水平的中医护理人才,承担了大量的中医临床护理、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工作。

    1984年党和政府决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中医护理专业高等教育首开历史先河,于198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医护理系,开始招收中医护理专业大专生。以后全国有10所中医学院相继开办了中医护理大专班,如南京、黑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北、河南、山西等。培养了一批具有大学专科水平,既掌握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护理学理论与中医护理技术,又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现代护理学理论与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充实了中医护理人员队伍,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广东等省还开办了中医护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系为例,自1985年开始至今共招收8届学生(1988年和1989年未招生),其中除1987年招收在职护士37人以外,其他7届均为高中毕业生。目前已毕业学生155名,这些学生分配在全国各地中医医院或西医医院,承担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与科研的重任。大部分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骨干,有的已担任护士长、教师工作,有的还担任了西医医院监护病房护士长、教师工作,有的还担任了西医医院监护病房护士长。据用人单位反映,中医护理专业培养的大专生理论水平比较高,知识面较广,经过1至2年临床实践明显的超过同年毕业的中专生,她们能够承担技术要求高,护理难度大的工作,更是护理教学的骨干。在三级医院评审中,护理大专生同样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为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贡献了自己的才智。
, 百拇医药
    目前,中医护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教育体系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大专、中专、夜大、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短训班等各种中医护理教育大量涌现。中医护理的科研工作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医护理学正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的特色,丰富和完善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为适应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要相应提高到大学本科教育,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各地正在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提高中医护理教材的知识层次,争取尽快达到本科教育水平。

    中等中医护理专业教材,从基础课到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于1988年编写出版,目前已普遍使用。

    高等中医护理专业教材正在陆续编写,其中《中医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已于1996年出版,中医护理学的其他教材也将相继出版。

    (吕素英)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