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25685
肝失疏泄析议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70期
     朱光

    在中医学中,肝脏的主要功能被表述为疏泄,并在人体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诸如疏理情志、疏畅气血、疏利胆气、疏达脾土、疏通水液等。一旦疏泄异常,则上述生理功能均不能正常完成,而表现出一系列相应的病理变化。对此,以往的文献大都笼统地称为肝失疏泄。进一步分析则可发现,肝失疏泄实则可分为太过与不及两种病理变化。

    一、疏泄不及

    疏泄不及是肝脏功能低下的一种病理状态,表现为失去舒展、升发之性,而呈现为抑滞、萎顿。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情志抑郁、湿热阻滞等。疏泄不及的病理特点可概括为“郁”。《金匮钩玄》指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由此可以看出,郁是一种气机阻滞、功能受抑的病理状态。疏泄不及,首气气郁,即肝气郁结,临证可见:精神抑郁,善叹息,胸肋、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纳食不佳,或咽中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妇女月事不调等。在气郁的基础上,还可变生出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从而使病变更趋复杂。正如《读医随笔》所言:“凡病之气结、血凝、膨胀、痉厥、癫狂、积聚……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
, 百拇医药
    二、疏泄太过

    疏泄太过,是肝脏功能亢进的一种病理状态,呈现出刚烈、暴躁及桀骜不驯的特性。其成因主要有:强烈的情志刺激,久病伤肾而无以滋肝,血化无源而不能养肝,肝之阴血素禀不足等。疏泄太过的病理特点可概括为“逆”。逆者,乱也,悖理违序之意。肝气逆乱,常恃强凌弱,侵扰四邻,《医学求是》为此而称“肝为五脏之贼”。根据病势表现,疏泄太过又可进一步分为横逆和上逆两种变化。横逆者主要为肝气乘犯脾胃,中土遭虐,可见胃痛、呕血,如《沈氏尊生书》言:“胃痛……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脾胃被戕,还可致升降失序,运化失职,出现泄泻、呕吐、呃逆等多种病变。此如《类证治裁》所言:“诸病多自肝来,以其犯中宫之土,刚性难驯……”,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上逆者主要为肝阳暴张,扰动清窍,可见头痛、眩晕,阳亢生风可见肢体震颤,痰、火随风阳升扰神明可为癫狂,风痰蒙蔽清窍可见卒然昏仆、不省人事等。此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志不清……”。
, 百拇医药
    根据以上分析,可认为肝之疏泄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有某种内在联系。疏泄不及,内分泌机能减退,则呈现出一派气郁、气虚的状态,如特发性水肿症;疏泄太过,内分泌机能亢进,则可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若疏泄无序,则内分泌机能紊乱,不仅可见肝气郁滞,而且可见阴虚阳亢,如更年期综合征。

    明确疏泄之太过与不及,对于临证辨治有重要意义。就具体治法而言,疏泄不及,当以解郁为先,如疏肝理气、化痰开郁、行气化瘀等;疏泄太过,则应制逆为要,如抑肝扶脾、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泻肝清热等。然而,由于太过与不及是肝失疏泄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随着机体阴阳盛衰、正邪消长的变化,两者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疏泄不及之气郁,遇阳热之体可化火、生风而呈为疏泄太过;疏泄太过之气逆,随病势之衰也可渐呈疏泄不及。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太过与不及甚可同时出现。对此,只有悉心观察,细析其理,才能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其病理变化,从而决定解郁与制逆的轻重主次。,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肝-甲状腺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