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心理挺健康
研究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想象的严重中学生优于小学生
本报记者陈焱报道究竟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多重?是否像某些报道中说的那样有1/3甚至7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鉴定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真正称得上心理有问题的中小学生只占到其总数的10%。这个课题自1997年11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后,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的400多所中小学中展开调查,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给出了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现状的具体结果。课题着重是从中小学生的思维、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动机和归因、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发展、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考察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且中学生心理状况优于小学生。
按照“心理基本健康”、“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三个档次的标准来看,小学生的比例依次为78.9%、16.4%、4.2%;初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9%、14.2%、2.9%;高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7%、14.8%、2.5%。具体来看,小学生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人际关系,达到了36.7%,其次是情绪状态31.2%,自我控制21.3%,动机14.3%,自我概念11%,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8.6%;而在初中生中,这个比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我控制上升为主要问题,达到32.6%,而人际关系反倒排到了后面,仅有9.4%,其他依次为情绪状态24.4%,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14.7%,自我概念9.9%,动机9.2%;高中生与初中生的状况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比例上略有浮动。
另外,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段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比例要高于小学生,这是与以前的调查结果不同的。对此,主持课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副教授解释说,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见得真的好于小学生,只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情严重程度的认识会有差异,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学生眼里或许并不严重。而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恰恰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对此却忽视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一直提倡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一定要“蹲下来”。
最后沃建中副教授还强调,心理转变是个内化的过程,而我们现在心理研究的误区就在于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心理教育没有真正进到孩子们心里去。“我们要以发展教育为主题,致力于提高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要把提高心理素质当成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做。”
北京青年报, 百拇医药
本报记者陈焱报道究竟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多重?是否像某些报道中说的那样有1/3甚至7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鉴定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真正称得上心理有问题的中小学生只占到其总数的10%。这个课题自1997年11月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后,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地的400多所中小学中展开调查,对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次“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给出了关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现状的具体结果。课题着重是从中小学生的思维、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动机和归因、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发展、人格发展、人际关系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来考察的。结果显示,总体上来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且中学生心理状况优于小学生。
按照“心理基本健康”、“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三个档次的标准来看,小学生的比例依次为78.9%、16.4%、4.2%;初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9%、14.2%、2.9%;高中生的比例依次为82.7%、14.8%、2.5%。具体来看,小学生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人际关系,达到了36.7%,其次是情绪状态31.2%,自我控制21.3%,动机14.3%,自我概念11%,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8.6%;而在初中生中,这个比例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我控制上升为主要问题,达到32.6%,而人际关系反倒排到了后面,仅有9.4%,其他依次为情绪状态24.4%,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14.7%,自我概念9.9%,动机9.2%;高中生与初中生的状况基本相似,只是在具体比例上略有浮动。
另外,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年龄阶段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比例要高于小学生,这是与以前的调查结果不同的。对此,主持课题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副教授解释说,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见得真的好于小学生,只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发展和提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事情严重程度的认识会有差异,小学生认为严重的问题在中学生眼里或许并不严重。而当小学生有严重的感觉时就是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恰恰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对此却忽视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一直提倡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一定要“蹲下来”。
最后沃建中副教授还强调,心理转变是个内化的过程,而我们现在心理研究的误区就在于没有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心理教育没有真正进到孩子们心里去。“我们要以发展教育为主题,致力于提高孩子本身的心理素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要把提高心理素质当成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来做。”
北京青年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