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Dc)
http://www.100md.com
[ 标本采集 ]
手指血一滴在载玻璃片上推成薄血膜。
[ 正常值范围 ]
1、 嗜中性粒细胞:杆核1—5%;分叶核50—70%。
2、 嗜碱性粒细胞:0—1%。
3、 嗜酸性粒细胞:0.5—5%。
4、 淋巴细胞:20—40%。
5、 单核细胞:3—8%。
[ 临床意义 ]
1、 嗜中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大叶性肺炎,流性性脑膜炎,败血症等)白喉,烧伤后,大手术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溶血,组织坏死等。
(2)减少: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等),病毒感染(如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绦虫等),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先锋霉素等),皮肤疾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脱性皮炎、牛皮癣等);某些血液病,肺浸润嗜性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热代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症等)以及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前期等。
(2)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的早期,以及应激状态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3、嗜碱性粒细胞:
(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某些铅,铋,锌金属中毒者,某些用理化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人。
(2) 减少:不易察觉,目前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 增多:见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肾移植后排斥前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
(2)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等。
5、单核细胞:
(1) 增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肺结核等。
(2)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百拇医药
手指血一滴在载玻璃片上推成薄血膜。
[ 正常值范围 ]
1、 嗜中性粒细胞:杆核1—5%;分叶核50—70%。
2、 嗜碱性粒细胞:0—1%。
3、 嗜酸性粒细胞:0.5—5%。
4、 淋巴细胞:20—40%。
5、 单核细胞:3—8%。
[ 临床意义 ]
1、 嗜中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大叶性肺炎,流性性脑膜炎,败血症等)白喉,烧伤后,大手术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溶血,组织坏死等。
(2)减少: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结核病等),病毒感染(如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寄生虫病(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绦虫等),某些药物的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先锋霉素等),皮肤疾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脱性皮炎、牛皮癣等);某些血液病,肺浸润嗜性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热代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症等)以及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前期等。
(2)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其他感染的早期,以及应激状态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3、嗜碱性粒细胞:
(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某些铅,铋,锌金属中毒者,某些用理化因子进行治疗的病人。
(2) 减少:不易察觉,目前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 增多:见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肾移植后排斥前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等。
(2)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者等。
5、单核细胞:
(1) 增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肺结核等。
(2)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