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38260
适应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7日
     您的孩子有没有过厌倦学习的情绪?与他人协调的能力怎么样?耐挫力是不是有点差?不要小视这些问题,它们都属于适应不良行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证研究发现,55%的被调查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适应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期间,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或人生课题时所产生的不适应行为。它使人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造成学业上、生活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辅导与教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教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9所中学的1223名初高中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70名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适应不良行为,占总人数的54.78%,其中中度以上的占22.01%。据了解,这些学生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学习问题和内向性问题(情绪和性格),青春期问题和特殊类问题(如追星、攀比、迷恋游戏机等)也不容忽视。具体来说,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自我中心、与他人协调、考试焦虑、自卑感、神经质、学习方法。

    调查表现,初三是问题最多的一个年级,这可能与初三学生承受的过重心理负担有关;重点中学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要少于非重点中学;另外,男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内疚、自卑、焦虑和神经质。

    对于形成适应不良行为的原因,课题组成员、天津教科院孟四清助理研究员分析认为,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教育无方,生活上过度溺爱,在学习上又要求过严,造成孩子一方面依赖性强,过于自我,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学校则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用的大多是若干年前的老教材,所用的很多例子学生都感觉离自己太远。社会上的不良书刊、音像制品和“三厅”对中学生的毒害更不容忽视。

    孟老师建议,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开办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家长也要学习有关知识,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