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恋爱时节 > 信息
编号:138976
花季梦与“追星族”
http://www.100md.com 2001年9月7日
     问: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们许多同学都对文体明星拥有不寻常的热情,也包括我。可是大人们对此表示出许多不理解,说我们是“追星族”,甚至演小品讽刺,写文章抨击。我想不通,因为我们追星也不妨碍什么,何不任其“花自飘零水自流呢”

    学生:小朋

    小朋同学:

    你好!

    诗人把从童年时期的稚嫩走向青年的成熟这段时光叫做花季,每颗曾经年少的心都感叹过年少的岁月,就如同正当怒放、绚烂多彩的开花季节。

    花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渴望感情、渴望朋友、渴望快乐、渴望成功,这无数的渴望编织出了花季特有的五彩缤纷、若隐若现的梦。花季是一个瞪大眼睛看世界的季节,花季少年,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尤以自我意识中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成分最为突出。他们不仅自己关注自己,而且特别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花季少年思维的线条是简捷的,多属“经验型”的,往往是看了一部电影就被其正面人物的形象所感染,甚至从语言到行动都自觉不自觉地去模仿。这些心理特征决定了花季也是一个最富偶像崇拜的季节。这种偶像崇拜均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文革”前崇拜各种各样的英雄,“文革”中崇拜神化了的毛泽东,“文革”后崇拜形形色色的明星。近年来,面对孩子们中间出现的追星热,一些人忧心忡忡,但又无奈何。于是时常迸发出两代人矛盾的火花。有人将其定名为“追星族”,写文章抨击,演小品讽刺。孩子们看了后愤愤不平。一 些家长看见孩子寝室里到处都是球王、“天王”,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前程,于是唠叨个没完。面对着唠叨和非议,孩子或是不予理睬,或是以“你不懂”来回敬。

    是让人有些不懂,孩子们到底为啥对那些唱歌的、演戏的、搞体育的情有独钟呢?笔者曾留心观察发现,同是追星,但心态却不尽相同。一种是自己理想的外现。例如:世界速滑冠军叶乔波、影星巩丽也都曾追过星,其目的是自己要成为星;一些球迷崇拜傅玉彬、贝利,也是见贤思齐的表现。第二种是内心情感的寄托。其突出表现是把名星、尤其是异性名星当成崇拜的偶像。由喜欢他们的歌词、歌声或演技、球艺,到喜欢他们的一切,关心他们的一切。虽然也知道心中的偶像对于自己“像雾像雨又像风”,但仍然一往情深。1992年,歌星陈百强因服用镇静剂过量而成为植物人,武汉的一名女中学生闻讯后竟痛不欲生,当即宣布为其绝食,结果竟先陈百强而去。第三种是为适应生活群体的小气候,“附庸风雅”赶时髦。通过谈星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

    上述三种心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家长、老师,应辨明情况,因势利导。作为追星者,也应反思自己是否也有没搞懂的地方。笔者认为:青少年有当星的愿望是好的,但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来确定自己心中的星,并且也要像那些星一样,用自己的汗水去实现自己的梦,切不可盲目追星,以免望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地下的坑里。为此,笔者愿以一首小诗与追星者共勉:“天上星星那么多,但是没有我;明天晚上你再看,肯定多一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