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41747
科研紧扣临床 成果注重实效—200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专题报道之四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698期
     本报记者陆 静

    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200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中心环节。

    “医疗是中医的基础,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正是基于全行业对中医的这一深刻认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从抓外延建设、扩大规模,到抓内涵建设、培养人才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核心任务。围绕这一核心任务,中医药科技工作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项调整”的总体思路。“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这个中心,“两个重点”是以加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三项调整”是指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中药研究思路上进行调整。

    在中医药工作会议召开期间,记者先后采访了有关主管领导、科研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厅局长,他们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科技工作的这一思路进行了诠释。
, 百拇医药
    “新时期中医药科技工作思路总结形成于多年的科研实践,内容简练但内涵丰富,其指导作用涉及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具体科研思路的调整,更务实、更实用、更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在谈到这一工作思路的特点时如是说。

    基础研究的目标是出新理论、新学说,强调基础研究要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提倡采用传统和现代两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临床研究的目标是出新方案、新方法、新设备、新药物,强调临床研究首先要搞好科研设计,注重真实性;中药研究的重点是加强基础研究和方法学研究。

    “假说是基础研究的灵魂和目标。”李振吉特别强调基础研究一定要提出假说。只有提出假说进而论证假说,才可能最终提出新理论和新学说。今后在对基础研究的课题进行评标时“是否有假说”将作为能否立项的首要条件。

    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把临床上行之有效,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规律性东西,用中医理论加以综合、分析、整理、提高,上升为一种新的理论,从而实现中医理论的突破和创新。这一传统的理论研究方法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实验医学的发展而有所削弱。今后,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上要提倡传统与现代并举,“两条腿走路。”
, http://www.100md.com
    科教司司长贺兴东认为,当前中医基础研究的重点领域有:中医证候理论、中医辨证理论、方药配伍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客观化等。他指出,中外学者认为,中医证候基因组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前沿。

    临床研究要强调直接为中医诊疗服务。在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到成果形式、科研设计等一系列新要求的规范下,以往临床研究脱离实践,过分依赖实验动物的倾向将得到合理调整,“某方某药治疗某病”的单一研究模式也将被彻底取代。临床研究必须以患者为对象,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为目标,以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新方案、新方法、新诊疗器械或新药物为成果形式。在科研设计上要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的技术路线,数字处理必须符合统计学的科学要求。

    在中药研究方面,国家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涉及到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现代化检测方法的制定等方面。而在中药新药开发方面,将本着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导向为辅的原则,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有关专家提出,中药组合化学是当前中药基础研究的学术前沿。
, http://www.100md.com
    “多成分通过多途径,作用于多靶点、多环节,从而产生非线性的综合疗效。”中药作用机理的这一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寻求方法学上的突破,才能最终实现从物质上说明中药疗效机理。”因此,有关中药研究的方法学研究也将得到重视和加强。

    据贺兴东介绍,围绕以上科技工作思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十五”期间重点抓“四个建设”,即重点学科建设、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建设和规章制度建设。

    科研机构是实施中医药研究的主体。如何将新时期中医药科技工作的思路贯穿在时下正稳步推进的科技体制改革当中?无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大幅度“缩编”,还是广东省中医研究所的“扩张”计划,我们看到了共同的目标:增效、求实。

    “人员仅保留30%,其中还有近三分之一要作为流动人员。”

    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姚乃礼在谈到这场注定要“伤筋动骨”的科技体制改革时,口气并不轻松,但又透着充足的信心。
, 百拇医药
    纵观整个科技领域,绝大多数前沿技术被西方国家占有,中医药是少数几个我国占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之一。然而,作为“国家队”的中国中医研究院,长期以来由于管理层次多、机构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协作力差等原因,虽然拥有良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但战略优势未尽发挥,科研在低水平重复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为此,他们制定了结构调整、制度创新、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的改革目标。力求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结构调整,形成重点突出、具有优势的、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实验技术平台为支撑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抓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建立起一支中医药科技创新队伍,提高整体研究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提高中医研究院的实力。

    这一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新药研发和教育四部分。其核心是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姚乃礼表示,在这一体系的建立中,将通过调动医院的积极性等探索一种新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临床研究薄弱的局面。并把学科建设、专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统一起来,切实提高中医药的防病治病能力。
, http://www.100md.com
    同时,以新药研发为重点,推进中药产业化进程,推动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与企业相结合。组建新药研发中心和中研药业集团,作为科技支柱产业来发展。并最终实现把中国中医研究院建设成国家重大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中心,重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和纽带这一改革的总目标。

    “将原来只有30人编制的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扩建成拥有600名研究人员的省中医研究院。”这一大胆的设想绝不是一时冲动、盲目扩张,而是广东省中医管理局审时度势、从多年组织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想真正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多出重大成果,就必须切实提高中医研究机构的实力,将其建设成临床研究基地。

    与“扩编”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和评审机制其出发点是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效率,同时符合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在人员管理上有两种模式,其中只有100名科研管理人员作为固定人员隶属于未来的中医研究院,另500名则作为外围科研人员实施松散式管理,这些人员可能分布在各中医院校、临床医疗机构或综合大学。在科研管理上将采取项目聘用制,科研资金随着项目走。
, 百拇医药
    据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介绍,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加强临床研究设施建设,第二步即实施扩建工程。目前,这一方案已上报省编办。彭炜认为,地方中医研究机构的重点应该立足于临床研究上,广东省自去年起已明确将加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列为该省中医药工作的重点。

    一个位居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龙头,一个立于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潮头。浙江省和四川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地域特点,将新时期中医药科技工作的思路融入本省“十五”科技工作规划当中。他们提出的“加大科研支撑条件建设,从源头保证中医药科研的科学性”和“以科技为支撑提高中医药的产业贡献率”颇具现实意义。

    据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陈晓非介绍,“十五”期间该省中医药科技工作的重点锁定为“抓四重”。一是抓重点学科建设。2001年,全省共评选出20个重点学科和5个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学科建设采取淘汰制,有发展前途的重点扶持学科可升为重点学科,前景不好的重点学科的则遭淘汰。每个学科投入10万元。二是抓重点专科。专科是中医院的优势,从专科中产生优秀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是一条良好的途径。去年该省共评选出25个重点专科,各支持5万元。三是重点中医院建设。在评选重点中医院的指标体系中,科研和人才是两个重要的指标。全省91家各级中医院有21个被定为重点中医院,每年获支持10万元。四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目前全省已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他们提出要将重点实验室建成出人才、出成果、出论文的,开放、流动、具有竞争的实验基地。
, 百拇医药
    由于有地方经济的雄厚实力作为后盾,陈晓非在谈到中医药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科研成果的回报时均没有“拮据”之感。去年,该省有两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除了在资金投入上有保障,在科研管理上他们也不断创新,并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提出中医事业的发展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先进技术和人才;二是在中医药科研项目立项时实施了跨系统、跨学科、跨地区的公开招标。另外,在资金管理上实施分期到位,滚动发展,减少浪费。

    “然降多吉”和“雅玛众青”是“九五”期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出资金、组织专家为该省阿坝和甘孜两个藏区开发的两个三类新药(藏药)。省中医局无偿将科研成果转让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利用此项目进行引资。其中甘孜地区吸引了广东一家公司到当地投资,组建了由当地藏医院控股的甘孜中药厂。在新药开发的同时,他们充分考虑利用当地高原植物药的优势,并实现野生变家种。当地政府将这一技术进行推广,组织农牧民按照GAP的规范有目的地进行种植,逐渐形成产业链,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百拇医药
    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殿兴口中,你可以听到不少类似这样成功地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例子。在杨殿兴看来,被列为本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中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十五”期间他们明确提出了以医疗为基础,以科技为突破口,以人才为保障的“科技兴业”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的产业贡献率,他们着手建立了“四个库”,即科技人才库、单方验方库、院内制剂库和川产道地药材标准品库。四川省共有46000多名中医药从业人员,而县级以上科研机构只有不到10家。将分散在全省的专家有机地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开展研发工作,这一“合力”的效用在藏药开发中已充分得到体现。单方验方库和院内制剂库的建立将为新药开发做好贮备,形成新药筛选的苗圃。同时通过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开发机制,将可能使大批通过几代人努力、由名医名家总结经验形成的院内制剂走出“闺阁”,造福大众。“无川不成方”,中药材大省四川仅道地药材就有三四十种之多,他们从主流药物中遴选了21个进行质量标准研究,从而为后续开发和实现产业化打好基础。

    尽管科研资金有限而需资助的项目和单位却众多,四川省在“十五”期间本着提高临床疗效而推行的“三个工程”,既考虑到“点”——重大疾病防治工程,又照顾到“面”——优势病种防治工程。他们既有针对性地组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专题招标,同时在168家县级以上中医院启动了5-10个单病种诊疗规范的临床研究,以期最终选择出疗效确切又经济的治疗方案,明确中医药的疗效并加以推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