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要闻集萃
编号:143080
医生患者如何沟通
http://www.100md.com 2001年6月11日 国医网
     当前,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是,不少患者的反馈意见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评价并没有“水涨船高”。从心理学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一些探讨是有益的。

    影响医患关系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性格特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互补型性格常常有益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往往习惯于给病人劝告与指导,不习惯让病人作为合作者参与决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从众型人格、内向性性格并且情绪稳定的病人可以很好地接受。可是,如果医生碰到的是一位独立型人格、外向性性格而且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医患双方就容易对对方的行为感到不快,不易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移情与反移情移情是指个人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得到好运时所产生的不安或愉快的情感。大多数人患病后,心境低落,情绪压抑,在医院的陌生环境中,情感需要找到归属或投注。同生疏的医生接触时,他对这位医生的印象容易受其以往对类似人物(如父母、师长和其他医生)印象的影响,如果他以前对类似人物有好评并有良好关系,那么,他对该医生便可产生移情,易于发展积极的关系。另一方面,医生也常常基于自己过去与他人的关系,将某些情感投注于病人,此为反移情。
, http://www.100md.com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属于情绪状态中包含许多负性情绪的紧张状态。在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都会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对医生来说,不仅需要对病人做出正确的诊治,而且要帮助病人解决某些心理和社会问题,当医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满足上述需要时,就会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到紧张焦虑。对护士来说,长期值夜班使生活质量下降,由于工作责任大,以及同患者及其家属和医生的关系也会造成精神压力,常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从病人方面看,生病本身就可以引起心理应激,特别是患急性病时。此外,病人向陌生的医务人员求助时,对那些不得不做的检查与治疗,对生疏的环境与规章制度等,都可能紧张、焦虑。如果医患双方心理应激过于强烈,或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以愤怒、恐惧等情绪形式爆发出来,从而对医患关系

    产生不利影响。

    医患间的动机冲突医患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疾病,按理说,不应当有冲突,但实际上,医患间的冲突是十分常见的。医务人员期望病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医嘱,而病人期望医护人员用高超的技术为自己解除病痛,并能尊重自己。如果医务人员不能适当满足病人的需要,或者病人不能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去做,均会损害医患关系。国内有人对住院患者家属的攻击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患者对医院诊疗、护理期望值不满和医患间冲突是主要原因。
, 百拇医药
    医务人员的情绪因素国内有调查发现,有32%的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且女性高于男性,护士高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是:25~34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型、A型行为者。可见,医务人员如果对自己心境低落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就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投射给患者,使其受到伤害。

    医务人员的行为因素行为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生活中的行为往往反映他们的心理状态。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医患之间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患者则根据医务人员的行为,评价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例如:尽管有的医务人员强调自己对患者的服务很到位,但是,患者对他们说话的语气和眼神感到心里不舒服。而有些情况下,虽然患者的疾病没有得到期望的疗效,但由于医务人员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时稳妥,患者及家属对此反而能理解。

    综上所述,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从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心理素质入手,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有单位发现,在医德医风教育中开展移情式教育的效果比较好,例如开展换位思考或角色扮演,使自己能经常设身处地地替病人着想,同时想到假如自己病了,会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另外,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时进行疏导和矫治,如果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应当暂时回避医疗工作,进行专门的治疗,待抑郁状态改善后再恢复日常工作。
, 百拇医药
    尊重和理解患者是医患能否沟通的关键,医师不但要知晓患者的权利,还要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语言和心情,容忍和接受患者的个性和习惯。医师应该认识到自己和病人是平等的,自己比对方多的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患者眼中,医师对其真诚理解的态度是以人类交往中最基本的成分来表现的,比如语气、姿势、面部表情等,只有医师真正关心患者的病痛,真正了解患者的心情,真诚的态度才会从他的言谈话语、姿势、动作、眼神和表情中流露出来,使患者感到自在和舒适。这种态度不是一种技能,没有办法借助于实践去练习,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有待于医生自己去开发。

    医务人员还必须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不同疾病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个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甚至不同的医疗环境都会造成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医务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正确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诊疗和护理的期望水平。医务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倾诉,这样不仅能疏泄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压力,而且对治疗本身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完这篇文章,有的医务人员可能会说:“又是让医生体谅患者,为什么不让患者为医生想想?”正如文中所说,尊重和理解是能否沟通的关键。从今天起,我们将就“医患心理,如何沟通”的话题进行讨论。希望大家结合自己工作、就医中的切实感受,谈谈自己在医患沟通中的得与失、经验与体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