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
编号:143642
重视绝症病人的心理疏导
http://www.100md.com 2001年8月13日 国医网
     2001年7月10日,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发生一起病人杀死医生的恶性案件。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凶手彭世宽的行为属于绝症病人在治疗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恶意行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在寻求康复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其中一些不能克服的挫折,如疾病无法治愈等,往往使病人产生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行为,如焦虑、冷漠、愤怒、妥协等。病人为了保持内心平衡,减轻心理痛苦,常常采取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和策略,即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这些机制和策略有的是积极的,不仅能解除个人的痛苦,而且有利于周围的人。有些病人在患绝症后,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使生命更有价值。也有一些策略和机制是消极的,只能帮助当事人暂时逃避困难,有时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但不会危及他人和社会。如有些病人在被发现患有某种治愈率很低的疾病时,采取否认机制,宁可相信自己的疾病是医生误诊,也不愿承认自己患了绝症。也有些病人由于个人的容忍力有限,会采取一些恶意行为,既伤害自己,又危害别人。采取这些过激行为的病人大多是晚期的绝症病人、伤残严重的病人以及期望值过高的病人,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又没有办法摆脱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就会背负一个巨大的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在给本人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社会埋下了隐患。当这些病人发现自己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以后,症状并没有得到彻底的缓解,意识到死亡会不可避免地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愤怒往往指向精心照料自己的家属、医务人员以及食物、医疗器械等。如果此时家属和医务人员不能的作出正确判断,把病人的吵闹看成“不通情理”,而采取回避方式,或对病人表示不满,就会加重病人的消极情绪,病人会采取更加极端的表现方式。一种是“内惩型”,病人自怨自恨或极度哀伤,有些人可能采取自杀等极端方式摆脱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另一种是“外惩型”,把一切归咎于别人,尤其是他认为使自己受挫的人或事物,以发泄内心的不满,甚至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对周围人和物直接攻击或进行报复。彭显然属于此类病人。大多数情况下,“外惩型”病人发泄和攻击的对象是和他有密切关系的家人、医务人员
, http://www.100md.com
    等。近来,越来越多的这类病人选择医务人员作为自己的泄愤对象。医务人员虽然为病人摆脱痛苦做了许多工作,但在检查和治疗中不可避免地给病人带来一些伤痛。有些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对病人缺乏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沟通,病人很容易将治疗效果不佳归咎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责任心差、道德水平滑坡所致。再加上日渐沉重的医疗费用,尚未消除的红包现象,以及负面的社会舆论,医务人员就极易成为病人攻击的首选目标。

    病人在和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发泄愤怒的过程中,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口角、拳斗、凶杀。口角是经常发生的最轻微的冲突方式。病人与医务人员的辩论、谩骂,并不仅仅是为了弄清是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如果医务人员不能认清其实质,采取回避等不当措施,会使事件向更糟糕的状态发展———拳斗。病人在此阶段不仅要在精神上伤害对方,而且要在肉体上伤害对方。病人此时的心理状态更加不稳定,他试图通过侵犯他人,使自己扭曲的情绪得到宣泄。如果仍不能得逞,又没有其它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使其不良情绪和冲动通过社会允许的方式释放出来,那么将导致侵犯行为的终端———凶杀。彭在整个事件的表现基本验证了这一心理过程。这种情绪的释放是以牺牲他人的生命为代价,他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虽然诱发医患冲突的原因有很多,问题的最终解决,也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卫生政策的调整、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的普及、法律制度的健全、保障机制的完善等。目前,我们认为医务人员应对病人多一些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以尽可能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首先医务人员应理解和体谅病人出现的轻度不良情绪,对治疗受挫的病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和安慰。其次应重视病人的心理反应,运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使病人走出失败的阴影,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解释、劝慰。最后对一些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有过激行为的病人,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诉诸法律等。,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