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基因 > 克隆
编号:144946
克隆:让科技界担忧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6日 国医网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科学技术像克隆技术这样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复杂反应。近日,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该公司首次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体胚胎细胞。尽管科学家们表示,从科学成就上来说,这只是一次小的突破,甚至其在商业上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科学价值,但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这一举动,还是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科学家们为这一行为的后果担忧。

    担忧一:我们能更有效地控制商业行为吗

    世界各地的人们,早在几年前就已从克隆羊“多利”的风采中领略到克隆技术的魅力,但那毕竟是羊,人们从感情的接受程度上还没有越出界线,这一次不同了,虽然仅仅是克隆出人体的胚胎细胞,虽然该公司对外声称,他们的目的不是克隆人,但这却是从技术上更接近了能够克隆人这一事实,于是,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也是理所当然的。

    今天,克隆技术的每一步科学意义上的突破,使人们不再像以往的每一次科学发现那样,充满了征服困难后的由衷的欢欣,由于这项技术蕴含着对人类自身传统、伦理道德的挑战,因此,人们不得不常常回头审视自己的行为,于是,伴随着克隆技术的每一次技术突破,我们都能听到各国政治家、科学家一次又一次的严正声音:反对克隆人。
, http://www.100md.com
    像每一次克隆技术的突破一样,这一次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也遭到了各国的强烈反对,一些科学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他们认为有必要加强立法,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所有克隆人研究,一些科学家甚至要求禁止所有克隆研究。其实,对于克隆技术目前已有公认的国际规范,一是坚决反对克隆人,二是不能将人的精原细胞与动物杂交,三是对用于实验的胚胎干细胞来源要进行限制并作出具体规定。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明白,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疾病治疗是一个福音,停止研究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也看到,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克隆技术将可能是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它带给人类的也许将是人类社会秩序的混乱,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举动,之所以引来科学家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正是源于他们的普遍担忧,我们能更好地控制公司追逐利润的行为吗?

    担忧二:媒介对科学成果的评价能否保持客观公正

    当今世界,由于高科技背后的巨大商机,使得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目标也较过去变得复杂起来,这也对今天的科技传媒提出了新的挑战。
, 百拇医药
    就在科学家们展望克隆技术的治疗前景时,世界上不少大公司也在展望这项技术的商业前景,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他们从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与由国家支持的科学研究展开了竞赛。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科学家进行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就是由于商业公司的竞争,而使计划一再提前,在这项竞赛中,承担1%测序任务的我国科学家一再表示,基因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资源,测序结果应该无偿向全世界公开。而有着商业目标的科学研究,却将研究演变为一场“跑马圈地”运动,他们总是竭力抢得头功,意在抢注基因专利,为日后的商业开发铺路。

    在有关克隆研究的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基因测序工作的成果是由私人公司首先宣布的,一些具有轰动效应的研究成果,也是由公司完成的,包括这次人类胚胎细胞的克隆成功,国外就有科学家认为,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其实是一次商业炒作。

    对于克隆技术的每一次技术突破,传媒都给予了热情关注,作为科技传媒,他们过去已经习惯于在最短的时间里与公众分享人类攻克科学难题的喜悦。但在克隆技术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却也在提醒传媒要小心,当一项科学研究掺杂了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时,传媒在客观评价科学成果的价值时就变得更为困难。事实上,近几年国际上有关科技报道夸大和不实的情况时有披露,我国近几年在高科技报道方面,如“核酸”事件、陈晓宁事件,还有诸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等等高科技的热门领域,都受到来自科技界“过度炒作”的批评,在科研环境变得更为复杂的今天,媒介对于科技成果是否应该持更多一些审慎的态度?
, 百拇医药
    担忧三:公众具备参与规范科学行为的素质吗

    国内一项权威的调查表明,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较发达国家公众低了许多,但我国公众有70%以上的人,相信科学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大部分问题,这一结果却比国外公众高出许多。

    今天,在国外,许多人在体会了科技所带来的便利、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的另一面,科技在解决了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时,又会带来新的问题,诸如生态破坏、资源枯竭、食品安全等问题,以及由克隆技术这样的高科技所带来的伦理道德、情感困惑等等,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是在探究,我们究竟要什么样的生活?许多人相信,科学并不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有识之士更多地倡导为高科技注入人文关怀。

    对于我国公众来说,理解科学需要有一个过程,我国科学技术大发展只是近20年左右的事情,科技进步刚刚帮助我们摆脱了温饱之忧,人们从眼前的粮食增产,日用产品日益丰富之中,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实惠,而高科技产业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对于普通人来说,“科学是把双刃剑”还仅仅是个概念。但是,学者们认为,规范科学行为,仅有政府和科学家参与是不够的,只有公众更多地理解科学,自觉维护社会公共道德,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规范科学研究的舆论环境,才能确保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相反。(记者 金振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