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编号:145092
医药基因研究及疾病治疗成为今年热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21日 好医生
     和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了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相似,近年来,中国基因研究发展迅猛,在国际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基因研究论文数也达到世界总数的近百分之一。这表明中国已在基因研究方面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以及由此带来的研究进展,将极大地促进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研究的发展,阐明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疾病的发生机理等,为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医药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人士称,“基因工程最迷人之处在于,一个基因很可能就会发展出一个产业来。在12万条基因中,只要有1万条有用,就会形成1万个产业。 ”基因主要分为三类:疾病基因、疾病相关基因和功能基因。从商业角度看,疾病基因的发现是最有价值的。目前,全球很多研究机构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尽快把一个基因转化为药物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对于中国研究者和投资者来说,目前有三条现实可行的商业化途径: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数据咨询等生物信息服务。另一条生财之道是基因专利权的转让,买主也是大制药公司。最后也是最难、获利也最丰厚的是基因开发产业,比如基因芯片和基因治疗终端产品等。对于抗生素生产等传统产业,也可以利用基因技术来进行升级。传统抗生素的生产,由于药物的有效成分较低,使成本很高,采用化工原料也使药品的毒副作用较高;基因技术可以使药物得到高效表达,同样的疗效而用药量则会大大减小,从而极大降低成本,并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但基因产业毕竟已显雏形。在生物技术和产业领先的美国,已经有人摘到了汁丰肉美的桃子。CELERA公司,就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竞争并数度领先的那家私人公司,1998年5月成立,股价居然已经超过了微软。AMGEN公司,1997年曾转让一个与神经中枢疾病有关的基因,净赚3·92亿美元。
, http://www.100md.com
    基因产业的基础是基因资源,基因是有限的,发现一个少一个,谁先发现谁都可以申报专利,后来者要想使用就得交纳高昂的专利使用费。正如金银铜铁石油煤炭的价值不同,基因的价值也不同。有的基因决定人的高矮胖瘦英俊丑陋,有的决定人的生老病死性格气质,谁申报了经济价值大的基因专利,比如抗艾滋病的基因,他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花钱了。各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的工作量基本可以反映这个国家寻找基因的能力,中国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法国承担了3%,日、德、英、美分别是7%、16%、33%和40%。事实上,自主知识产权稀缺,仿制过多、创新不足一直是我国的医药产业软肋。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报告,我国97·4%以上的西药都是仿制的,生物制药中至少90%是国外申请了专利的。加入WTO之后,根据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如果继续仿制,将被索取4亿至10亿美元的赔偿,而买断一个专利药品的生产许可证至少要500万至600万美元,专利诉讼就像一道勒在我国制药企业头上的紧箍,时刻提醒人们当心那痛入骨髓的咒语。相对传统制药,基因制药的投入更大,一个哮喘病基因的克隆就要上亿美元;风险更大,据中科院遗传所的张猛博士介绍,成功的概率通常只有千分之一;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更高,这是一门最前沿的学科,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对人的开拓性和创造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百拇医药(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