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内科 > 其他
编号:150050
“酒海”为何酩酊大醉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8日 网易
     我有一个朋友,酒量特别大,大家都称他“酒海”,每逢宴会,单位领导总喜欢带着他做“保镖”,因为他一次能喝55℃白酒2斤,一般人都不能和他匹敌。有一次,在接待兄弟单位的酒宴上,他喝了两杯(约50ml),突然出现面红耳赤、胡言乱语等醉酒样表现。开始我以为他是装傻,可两分钟不到,他便倒在酒桌上,两便失禁,呼之不应,我们这才着了慌,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重度乙醇中毒(醉酒),24小时后,他才慢慢醒来。人们非常不解,号称“酒海”的他,今日为何酩酊大醉,差一点送了性命?经仔细询问,得知他因经常失眠而常服催眠药,此次喝酒前吃了4片苯巴比妥,原来是催眠药与酒的协同作用所致。

    医药专家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而乙醇属中枢抑制剂,随着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可有兴奋、运动失调、昏睡、麻醉作用。各类镇静催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与酒同用,均可产生协同中枢抑制作用,加重上述药物的毒性,严重时可致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在正常情况下,服用苯巴比妥药物后再饮酒,可使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的致死量缩小至原剂量的1/20 ̄1/60。使用水合氯醛后再饮酒,药物进入血液后可转化为具有较强毒性的醇合氯醛。三环类抗抑制郁药物与酒同用,可引起长期昏迷、脂肪肝、麻痹性肠闭塞。

    抗酸药及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与酒合用,可使血清胃泌素分泌增多,有损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雷尼替丁对乙醇引起的胃粘膜损伤不仅无效,反而对胃粘膜的坏死有加重作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抑制胃粘膜分泌作用,破坏胃酸粘膜的屏障,损伤粘膜下血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与酒同用时,更有致胃出血的倾向;服用扑热息痛与酒同服,可致肝坏死、肝昏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儿茶酚单胺类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酪胺、夫喃唑酮、苯乙肼等与酒合用,可使这些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障碍,增加机体对乙醇敏感性,特别容易使人醉,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危象。

    降糖药与酒合用,有协同降血糖作用,能引起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易诱发低血糖,严重时可出现低血糖休克而发生危险。

    维生素类药与酒合用,因乙醇对胃和小肠粘膜的损伤,可使维生素药物吸收减少,长期饮酒可致某些维生素缺乏症。

    高血压病人服用胍乙啶、复方降压片、肼苯哒嗪等药物后饮酒,可使心血管迅速扩张,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致昏迷。

    结核病患者在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期间,若长期饮酒,可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损害,能引起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

    因此,患有结核病、溃疡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绝对禁止饮酒,对服用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还有临时服用灭滴灵、灰黄霉素、乳酶生、硝酸甘油等药时,要与饮酒时间最少相隔48小时以上。这里特别提醒在治疗疾病期间的患者,每逢喜庆佳节、婚丧宴请的酒席上,克制自己,禁酒为好,如礼节性推让不过时,可用矿泉水代之,避免本文“酒海”酩酊大醉的悲剧重演。

    飞华健康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