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编号:151582
清凉生津话甘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甘蔗是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楚辞·招魂》中记载有“有柘浆兮”的字句,古时“柘”与“蔗”通用,“柘浆”就是甘蔗榨出来的汁液。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诗人元稹也写道:“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眠”。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对甘蔗的清热、消食、醒酒等作用就有深刻的认识。

    古人非常喜食甘蔗。东晋画家顾恺之往往从梢吃到根,说是越吃越甜,“渐至佳境”。魏文帝曹丕更是爱蔗如命,他和大臣们议事时,常常手持一根甘蔗,边吃边议。议到得意时,啧啧地榨着甘蔗,吮吸其汁,喜形于色;议到难题时,嘴里嚼着甘蔗,却不知其味,有时甚至将蔗渣也咽下肚去;当他愤怒时,狠狠将甘蔗咬上一口,用力吸吮几下,然后使劲把蔗渣喷吐出来。甚至上朝下殿,还把甘蔗当拐杖拄着,到了不可一日无甘蔗的地步。

    在《马可勃罗游记》中,作者记载我国“八省都产糖,数量有其余全世界的两倍”,可见当时唐代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的兴旺。
, 百拇医药
    甘蔗是大众化的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糖17-18%,而且这些糖由蔗糖、果糖、葡萄糖所组成,容易消化吸收,被人体利用。还含有蛋白质和16种氨基酸,此外尚有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B1、B2、B6和C等。因此,吃甘蔗可以增加营养、促进健康。

    甘蔗还是一味中药,性味甘寒,入肺胃二经,能清热、生津、下气、润燥,治疗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伤寒论》有一个著名方剂,叫复脉汤,又叫炙甘草汤,由炙甘草、大枣、阿胶、生姜、党参、生地、桂枝、麦冬、麻仁九味药物组成,能益气补血、滋阴复脉,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因为心气复而心阳通,心血足而血脉充,。则心动悸、脉结代诸症自除。近年来,用以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症,有较好疗效。说明复脉汤是一个久经考验的有效方剂,而甘蔗汁又被誉“天生复脉汤”,可见评价之高。

    人有五脏六腑,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其中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李时珍称甘蔗为“脾之果”。他说:“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日用本草》还指出,甘蔗能“止虚热烦渴,解酒毒。”另外,和姜汁服,还能解诃豚鱼中毒。
, 百拇医药
    因甘蔗性寒,脾胃虚寒者慎服。但甘蔗一经煎炼加热后,性质就由甘寒变为甘温。生熟不同,性味殊异,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

    甘蔗茎节间生长的嫩芽叫做蔗鸡,煎汤内服可治疗消渴。方法是蔗鸡90克,清水五碗,煎成一碗,不拘时温服。甘蔗皮与渣皆可入药,甘蔗皮能治疗小儿口疳、秃疮和坐板疮;甘蔗渣烧灰存性,研末撒布或调敷,能治疗秃疮、痈疽和疗肿等症。

    需要指出的是,当甘蔗的剖面发黄、变酸,有霉味、酒糟味、生虫变坏时,均不能食用和药用,应将变坏部分彻底去掉,否则能引起霉变甘蔗中毒,不可不慎。

    选方:

    1.治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

    2.治反胃呕吐:甘蔗汁和姜汁适量,混合服用。

    3.治小儿口疗:蔗皮烧灰存性,研细外敷。

    4.治背疽恶疮,收口长肉:甘蔗渣晒燥,股存性,研极细,筛药填满疮孔内,膏药盖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