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针灸知识
编号:151818
头针疗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2月2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一、[概说]

    头针是在头部进行针刺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它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或根据头颅解剖部位,以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本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理论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二、[基本内容]

    1、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脑干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2、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A、以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为主。

    为了便于刺激区的定位,先设二条定位线:

    (1)前后正中线:从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2)眉枕线: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部侧面水平连线。

    a、额区

    (1)额中线:定位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1寸。属督脉。主治癫痫等。

    (2)额旁1线:定位在额中线外两旁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等。
, 百拇医药
    (3)额旁2线:定位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头临泣穴向下针1寸,属足少阳胆经。主治急慢性胃炎、肝胆疾病等。

    (4)额旁3线:定位在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目外眦角,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头维穴向下针1寸。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b、顶区

    (1)顶中线:定位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1.5寸。属督脉。主治腰腿足病证及皮层性多尿、脱肛、高血压等。

    (2)顶颞前斜线:定位在头顶部侧面。从前顶止于悬厘穴,全线分5等分。上1/5治下肢瘫痪;中2/5治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

    (3)顶颞后斜线:定位自督脉的百会穴到胆经的曲鬓穴。全线分5等分。上1/5治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头面部感觉异常。
, http://www.100md.com
    (4)顶旁1线:定位顶中线外侧,两线相距1寸。自通天穴起往后刺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腿病证。

    (5)顶旁2线:定位顶旁1线的外侧,两线相距1寸,自正营穴起往后针2寸。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肩、臂、手病证。

    C、颞区

    (1)颞前线:定位自颔厌穴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等。

    (2)颞后线:定位在耳尖直上自率谷穴到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

    D、枕区

    (1)枕上正中线:定位自强间穴到脑户穴。属督脉。主治眼病。

    (2)枕上旁线:定位于枕上正中线平行往外0.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
, 百拇医药
    (3)枕下旁线:定位自玉枕穴到天柱穴。主治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3、操作方法

    1)、体位: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根据辨证,选定标准线,局部常规消毒。

    2)、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长1.5-2.0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将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标准线,可刺入0.5-2寸,然后运针。

    3)、运针:

    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1节的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体左右旋转,旋转速度每分钟应在200次左右,捻转持续2-3分钟,然后留针5-10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再捻转2次,即可起针。偏瘫患者留针或捻转时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活动),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凉、抽动等感应,这种病人的疗效通常较好。
, 百拇医药
    4)、取穴原则

    头针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病症,因而在选取穴位时必须了解本疗法的选穴原则。其选穴原则有二:

    (1)单侧肢体病,一般选用病肢对侧的刺激区,双侧肢体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局部或全身性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

    (2)针对不同疾病在脑部的定位,选用该代表刺激区为主,还可根据兼证选用其他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如坐骨神经痛,除选对侧感觉区上1/5外,还可选对侧运动区上1/5和足运动区等。或用顶旁1线,顶颞前、后斜线上1/5等。

    三、[临床应用]

    1、中风

    (1)对侧运动区、对侧感觉区、足运感区血管舒缩区,失语加言语区。
, http://www.100md.com
    (2)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顶旁1线。

    以上治疗方法均可选用。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刺宜久留针,并作肢体运动。

    2、眩晕、耳鸣

    (1)双侧晕听区加平衡区。

    (2)颞后线。

    以上方法均可选用,每天1次,留针1-4小时,10次为一疗程。

    3、面瘫

    (1)对侧运动区下2/5、对侧感觉区下2/5。

    (2)顶中线、顶颞前斜线下2/5、顶颞后斜线下2/5、颞前线。

, 百拇医药     以上方法每日1次,留针1-4小时,10次为一疗程。

    4、三叉神经痛

    (1)对侧感觉区下2/5。

    (2)顶颞后斜线下2/5。

    5、舞蹈病

    (1)舞蹈震颤控制区。

    (2)枕下旁线。

    以上方法每日1次,留针1-4小时,10次为一疗程。

    6、震颤麻痹

    (1)舞蹈震颤控制区。

    (2)肌张力过亢加运动区。
, 百拇医药
    7、高血压

    (1)血管舒缩区、胸腔区。

    (2)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

    8、皮层性视力障碍

    (1)视区。

    (2)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9、脑发育不良

    运动区、言语区。

    五、[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溢血引起的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则应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片刻。然后可轻轻揉按,促使其消散。,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