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077
行为治疗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6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行为治疗”一词首先是由斯金纳等人于1953年提出,但以后这些学者未再用过这一术语。目前这一术语是分别由美国拉扎拉斯(Lazarus, A.A.)于1958年和英国艾森克于1959年各自提出来的。

    行为治疗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本世纪初,但真正形成为一种可供临床应用的系统治疗方法并为世人所注目,则是从50年代开始的。起初行为治疗的实验是从动物身上开始进行的。精神病学家沃尔帕在实验室将一只饥饿的猫置于笼中,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有取食反应时即施以强烈电击,多次实验之后,猫便产生恐惧拒食反应,即形成“实验性神经症”。然后他着手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引导猫消除恐惧逐步回到正常就食状态。

    1958年沃尔帕正式发表了《交互抑制心理疗法》一书,指出神经症是由学习过程学到的不适应行为。因此,要治疗这种不适应行为必需应用学习的法则。后来他将上述实验和理论引用于人类,在临床上用以治疗神经症,提出一种叫“系统脱敏法”的行为治疗技术,这是行为治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 百拇医药
    系统脱敏法又叫交互抑制法或对抗条件作用。具体的实施过程是将引起焦虑或恐惧的刺激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然后让患者学会松弛反应(经过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并将其放松的状态与恐惧状态或焦虑状态按层次由低焦虑到高焦虑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或对抗情境,直到各刺激与焦虑反应的联结消除为止。

    早期的行为治疗除了系统脱敏法外,还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发展出另一种叫厌恶疗法的行为疗法。它是来自于学习过程中的负强化作用可以消除原有条件反应的实验成果,即通过惩罚手段以阻止或消除患者原有的不良行为;例如:戒除烟瘾,制止酗酒,纠正同性恋行为等。

    上述早期行为治疗一般都未越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范围,即其关心的是刺激和反应,而忽略了中间的认知因素。事实上当我们分析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时,认知因素特别是期待、态度和信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70年代以来,国外行为治疗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认知行为治疗,它指出在社会性学习过程中,人的反应并非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和心身活动均是以认知过程为中介的,人本身具有能指导和改变自己行为的潜在能力,艾里斯(Ellis)指出:“人的情绪反应主要受当事人对其环境的认知的影响,而非环境本身。”或者说,应激物是否影响人产生应激反应,关键取决于人对应激物的判断。这就说明了同一件刺激或情境对不同的人或同一人不同年龄所引起的恐惧感是不一样的道理:因为认识、判断和评价不同了。
, 百拇医药
    因此行为治疗发展至今,已从单纯地改变外界情境与外显行为或病状为特点进展到充分重视改善人本身的内部认知行为,以增强病人的自我指导、主动控制和自我矫正、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

    行为治疗或行为矫正治疗现已为实践所证明,的确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有效治疗方法,并日益受到临床心理学、心身医学、临床精神病学以及社会精神病等领域的重视。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繁多。

    在各种学科交叉的今日,行为治疗方法已经不仅仅限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也不仅仅是应用在心理治疗部门,而是一个广受重视的领域:可以用于特殊教育部门如工读学校、监狱;可以用于预防疾病的继续教育部门;可以用于智力落后的残疾儿童学校;也可以用在高级艺术表演学校或者以竞技比赛为主的各种体育运动代表队,通过行为治疗以改善他(她)们的表演或比赛效能。

    行为和心理是一类事物的两面,心理指导行为,行为表现心理,通过治疗和矫正行为去改变的情绪和心理,它表征控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一个大方向,新近出现的行为医学的蓬勃发展便是明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