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理论 > 辞书参考
编号:152372
明清时期,为发展、兴盛阶段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0月18日 中国传统文化网
     这一时期,在伤寒学派内部,围绕着《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六经本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论争,形成不同的流派,从而促进了伤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伤寒学派的兴旺、鼎盛时期。伤寒学派内部不同派别的形成,实发端于明代方有执错简重订之说。方氏认为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是“颠倒错乱殊甚”,必须“重修考订”。于是,他采取整移改削的方法,对其大加改订,并着重发挥了“卫中风”、“营伤寒”、“营业员卫俱中伤风寒”之论,著作《伤寒论条辨》。后来,喻嘉言著《尚论篇》,对方氏的考订大加赞赏,在方、喻的影响,错简重订之风大扇,和者竟起。如张璐著《伤寒缵论》与之相反,也有“尊王赞成”的,认为一下汉和的编次,作为长沙之旧,不必改统更张,而成无己的注释,不仅未曲解仲景之说,其引经析义,实为诸家所不胜。持此种观点的代表医家,如张卿子、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等,这一派称为维护旧论派。其中以陈修园影响最大。陈氏著《伤寒论浅注》等书,认为“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增入诸篇,不书其名,王安道惜之。这一派对六经病机的解释,持六气气化学说,观点也几乎是一致的。介于上述二派之间的另一派学者,认为《伤寒论》的精神实质是辨证论治,不管是仲景旧论,还是叔和纂集,只要有利于辨证论治的运用,其错简与真伪就不是主要的问题。此派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孙思邈“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启发下,运用归类编次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揭示了《伤寒论》辩证论治的规律,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仲景学说。其归类编次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百拇医药
    1、按方类证 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为代表,把一个个方证视为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证候,以方名证,按方类证,将有关条文汇列于下,加以分析。其优点是能够完整地体现各个方证的脉证,明确分辨出主证与次证及其类似证的辨别,便于掌握应用。

    2、按法类证 以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代表,特点是以法类证,以证论治,将有关条文证汇列于大法之下,加以阐述,充分提示了伤寒治法规律;

    3、按症类证 以沈金鳌《伤寒论纲目》为代表,特点是以伤寒百余个主要症状为归类标准,将具有该证状的条文汇列于下,加以比较分析,充分阐明了伤寒主要症状的发生机理、表现特点及其治法异同;

    4、按因类证 以钱璜《伤寒溯源集》为代表,采取以方证的原因为归类标准,将有关条文汇列于下,以突出方证的病因为特点;

    5、分经审证 陈修园晚年吸取了其它流派的优点,著《伤寒医诀串解》立足于六经气化理论,创分经审证之法,体现出方证的联系及其传变、转归的机理。
, 百拇医药
    当代,伤寒学派不乏名家。江阴曹颖甫著《伤寒发微》,强调“仲景后的方书卑不足道。”其门人沈氏述其学术思想云:“历代之注伤寒者,不下百数十家,大率皆妄易次序,颠倒经义……而吾师此书,以经解经,独得仲景之奥,更足以光大仲景之学。”西安黄竹斋著《伤寒论集注》二氏著作的编次注释,具有“尊王赞成”的倾向,但能兼采众家之所长,可称所世旧论派之代表。日本·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常责叔和之非,赞方有执之是,可称错简派的代表。解放以后,是仲景学说的又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伤寒菱,论题论文,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对《伤寒论》的病因病机、脉证方治,及其认识论与方法论等,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全面深入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伤寒学理,提高了对其科学性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还对《伤寒论》的方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践研究,探索其卓有成效的原理。正是这些探讨与研究,使伤寒学说显示出坚实的可靠性,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伤寒学派的古今,发端于晋唐,形成于宋金,兴盛于明清,而现时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阶段。由于历代注家通过整理、编次、校刊、注释的形式,将自己的临证经验与认识,融会于其中,而使伤寒学说的内容不断丰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现今所谓伤寒学说,《伤寒论》是基本的,后世注家发展了的内容则是大量的、丰富的。伤寒学派内部不同派别的论争,以及注家们对《伤寒论》条文的不同校刊与注释,大都是由于不同的实践经验产生的不同认识,一般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相反,他们的论争在客观上却在为伤寒学说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