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兹分述如下:
1.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腧穴, 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也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的过程。《灵枢·本输》篇在五腧穴上冠以所属脏腑之名。《素问·气府论》统计腧穴数目上冠以诸经 “脉气所发者”字样,说明《内经》为腧穴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从其经文来看,虽屡有三百 六十五穴之说,但实际上其所载有穴名者仅一百六十穴左右。《甲乙》用分经分部方法详载穴 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所载与《甲乙》相同。到《铜人》、《发挥》等书 时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数达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大成》已载有三百五十九穴。《逢源》一 使经穴总数达到三百六十一穴。现将历代具有代表性针灸医籍及所载经穴总数汇表如下。
, 百拇医药
①《铜人》、《发挥》增加单穴2:灵台、腰阳关系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双穴3 :膏肓俞、厥阴俞系出自《千金方》;青灵出自《圣惠》.
②《大成》增加双穴5:眉冲出自《脉经》;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均出自《圣惠》;风市 出自《肘后》.
③《逢源》增加单穴1:中枢;双穴1:急脉;皆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2.奇穴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 故又称为“经外奇穴”。《灵枢·刺节真邪》称“奇输”。它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的称为“有名奇穴”;一些仅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定名的则称 为“无名奇穴”,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为数较少。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
, 百拇医药
历代文献有关奇穴的记载很多,如《千金方》载有奇穴一百八十七个之多,均散见于各类病证的治疗篇中。《奇效良方》(简称《奇效》)专列奇穴,收集了二十六穴。《大成》便专列“经外奇穴”一门,载有三十五穴。《类经图翼》(简称《图翼》)也专列“奇俞类集”一篇, 载有八十四穴。《针灸集成》(简称《集成》)汇集了一百四十四穴。这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
奇穴的分布虽然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奇穴并不指某一个部位,是由多穴位组合而成,如十宣、八邪、八风、华佗夹脊等;有些虽名为奇穴,其实就是穴,如胞门、子户,实际就是水道穴;四 花据《针灸聚英》(简称《聚英》)指出就是胆俞、膈俞四穴;灸痨穴据《聚英》指出就是心俞 二穴等。
3.阿是穴
就“阿”字而言,《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是“痛”的意思,因其按压痛处,病人会“阿”的一声,故名为“阿是”。阿是之称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 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 验,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简称《玉龙经》)称 “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溯本求源乃始自《内经》 所言之“以痛为腧”。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 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较固定位置的效果显著。
《灵枢·五邪》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也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说明或痛、或快、或 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有阿是之意。近代又称“压痛点”、“压敏点”,但不一定是阿是穴。有的经穴或奇穴亦以压痛取穴。如《灵枢·背腧》:“肾腧在十四焦(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 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说明取经穴时,也可按压痛点取穴。又如奇穴中的阑尾穴、胆囊穴等,莫不以所在的一定部位上再以压痛,或特殊感应为准而刺之。就是说经穴或奇穴,亦可应用阿是之法取之,但应与阿是穴相区别,不能混淆。, http://www.100md.com
1.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腧穴, 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也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的过程。《灵枢·本输》篇在五腧穴上冠以所属脏腑之名。《素问·气府论》统计腧穴数目上冠以诸经 “脉气所发者”字样,说明《内经》为腧穴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从其经文来看,虽屡有三百 六十五穴之说,但实际上其所载有穴名者仅一百六十穴左右。《甲乙》用分经分部方法详载穴 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所载与《甲乙》相同。到《铜人》、《发挥》等书 时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数达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大成》已载有三百五十九穴。《逢源》一 使经穴总数达到三百六十一穴。现将历代具有代表性针灸医籍及所载经穴总数汇表如下。
, 百拇医药
①《铜人》、《发挥》增加单穴2:灵台、腰阳关系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双穴3 :膏肓俞、厥阴俞系出自《千金方》;青灵出自《圣惠》.
②《大成》增加双穴5:眉冲出自《脉经》;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均出自《圣惠》;风市 出自《肘后》.
③《逢源》增加单穴1:中枢;双穴1:急脉;皆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2.奇穴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 故又称为“经外奇穴”。《灵枢·刺节真邪》称“奇输”。它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的称为“有名奇穴”;一些仅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定名的则称 为“无名奇穴”,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为数较少。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
, 百拇医药
历代文献有关奇穴的记载很多,如《千金方》载有奇穴一百八十七个之多,均散见于各类病证的治疗篇中。《奇效良方》(简称《奇效》)专列奇穴,收集了二十六穴。《大成》便专列“经外奇穴”一门,载有三十五穴。《类经图翼》(简称《图翼》)也专列“奇俞类集”一篇, 载有八十四穴。《针灸集成》(简称《集成》)汇集了一百四十四穴。这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
奇穴的分布虽然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奇穴并不指某一个部位,是由多穴位组合而成,如十宣、八邪、八风、华佗夹脊等;有些虽名为奇穴,其实就是穴,如胞门、子户,实际就是水道穴;四 花据《针灸聚英》(简称《聚英》)指出就是胆俞、膈俞四穴;灸痨穴据《聚英》指出就是心俞 二穴等。
3.阿是穴
就“阿”字而言,《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是“痛”的意思,因其按压痛处,病人会“阿”的一声,故名为“阿是”。阿是之称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 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 验,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简称《玉龙经》)称 “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溯本求源乃始自《内经》 所言之“以痛为腧”。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 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较固定位置的效果显著。
《灵枢·五邪》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也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说明或痛、或快、或 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有阿是之意。近代又称“压痛点”、“压敏点”,但不一定是阿是穴。有的经穴或奇穴亦以压痛取穴。如《灵枢·背腧》:“肾腧在十四焦(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 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说明取经穴时,也可按压痛点取穴。又如奇穴中的阑尾穴、胆囊穴等,莫不以所在的一定部位上再以压痛,或特殊感应为准而刺之。就是说经穴或奇穴,亦可应用阿是之法取之,但应与阿是穴相区别,不能混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