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附属功能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一)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说来。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二)在液为汗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太多则心慌的现象,也表明了这一点。
(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象反映出来。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
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瘀阻,则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
(四)在窍为舌
"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在中医学理论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个孔窍。习惯上称为五官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表,但脏腑与官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故临床上常通过观察舌的形态、色泽的变化,来推论心的病理变化。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甚至舌质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可见舌强语謇。, 百拇医药
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说来。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说来,心主神志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
(二)在液为汗
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太多则心慌的现象,也表明了这一点。
(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象反映出来。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
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显露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常作为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瘀阻,则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
(四)在窍为舌
"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在中医学理论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括七个孔窍。习惯上称为五官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表,但脏腑与官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
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故临床上常通过观察舌的形态、色泽的变化,来推论心的病理变化。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甚至舌质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可见舌强语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