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自考试题(2)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反射弧的组成包括
A、效应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传入神经 E、感受器
2、K+进入细胞内是
A、借助通道 B、不耗能 C、主动转运 D、借助泵 E、逆浓度梯度
3、突触前抑制是
A、通过轴突—轴突突触活动引起 B、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减少
C、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 D、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E、又称去极化抑制
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
A、粘着与聚集作用 B、吞噬作用 C、释放作用 D、血凝块回缩作用
E、吸附作用
5、与血流阻力有关的因素有
A、血管半径 B、血管壁厚薄 C、血管长度 D、血液粘滞性
E、血浆晶体渗透压
6、缺O2对呼吸的影响是
A、缺O2可使呼吸频率增加 B、缺O2可使潮气量增加
C、缺O2主要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E、缺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7、胃泌素的作用有
A、使胃液分泌增加 B、使胃运动增强 C、促进胰液分泌
D、促进胆汁分泌 E、促进胆囊收缩
8、当体温升至调定点水平以上时,引起
A、皮肤血管扩张 B、皮肤温度升高 C、汗液分泌
D、辐射散热加快 E、蒸发散热加快
9、血K+浓度升高时,肾小管、集合管K+与H+分泌变化是
A、H+分泌减少 B、H+-Na+交换减少 C、K+分泌增加
D、K+-Na+交换增加 E、H+分泌无变化
10、影响调机体生长发育的激素有
A、生长素 B、T3,T4 C、性激素 D、胰岛素 E、肾上腺素
第二部分(主观题,共60分)
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 )和()三种蛋白组成。
2、去甲肾上腺素的β受体又分为( )和( )两类。
3、人类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反射刺激信号,能对这些刺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称()。
4、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人发生屈腿反应,其感受器位于前庭的()和( )。
5、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 )和维持()。
6、若心脏射血能力增强,使中心静脉压(),并使静脉回流血量( )。
7、浅快呼吸的肺通气效能差,主要因为()减少,从而使肺泡气体更新率( )。
8、胃排空的动力是(),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通过肠胃反射使胃的排空( )。
9、肾血浆流量减少时肾小球滤过率(),当动脉血压从150mmHg减低到11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 )。
10、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有( )和( )。
五、简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阈电位
2、肺泡通气与血流量比值
3、胃肠激素
4、基础代谢
5、呆小症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要说明细胞内液K+较多,细胞外液Na+较多的机理。
2、什么是红血细胞悬浮稳定性?如何测定?
3、何谓胸内负压?其有何生理意义?
4、简要说明微生物致热源引起发热的机理。
5、简要比较说明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对骨的作用。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2、论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调节,说明其在调节尿生成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③ 2、④ 3、④ 4、② 5、① 6、② 7、④ 8、④ 9、④ 10、④ 11、④
12、③ 13、③ 14、② 15、③ 16、③ 17、③ 18、② 19、① 20、④
二、双项选择题
1、②④ 2、①③ 3、②⑤ 4、②③ 5、①④ 6、①② 7、①③ 8、①④ 9、①④
10、②④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④⑤ 2、③④⑤ 3、①②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 6、①②③④
7、①②③④ 8、①②③④⑤ 9、①②③④ 10、①②③④
四、填空题
1、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
2、β1,β2
3、条件,第二信号系统
4、球囊,椭圆囊
5、血管内外水分交换,血容量
6、降低,增加
7、肺泡通气量,减低
8、胃运动,抑制
9、减少,不变
10、催产素,抗利尿激素
五、简释题
1、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或者: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去极化过程中,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水平。
2、肺泡通气量与肺泡血流量的比值。
3、由胃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
4、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或者室温在18~25℃,空腹12小时以上,清醒而又极度安静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5、幼儿时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生长缓慢、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称呆小症。
六、简答题
1、细胞膜上有Na+-K+泵,又称Na+-K+ATP酶(1分),其分解ATP,消耗(1分),并同时逆着浓度差将Na+转运出细胞,将K+转运入细胞(2分)。
2、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因重力下沉的特性称红细胞悬浮稳定性(2分),用红细沉降率来测定(1分),二者成反比(1分)。
3、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压,无论吸气和呼气时均为负压,故称胸内负压(2分)。其保持肺、小气道扩张(1分),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1分)。
4、微生物致热源使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1分),后者通过前列腺素抑制PO/AH热敏神经元(1分),使调定点上移,体温升高(2分)。
5、甲状旁腺素提高骨细胞膜对Ca++通透性,从而使骨液中的Ca++扩散入骨细胞,再由Ca++泵将细胞内Ca++泵到细胞外液,转而进入血液(1分),甲状旁腺素促进破骨细胞活动,从而促进骨盐溶解,释放钙、磷入血液(1分),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活动,抑制骨盐溶解,因此减少钙、磷进入血液(2分)。
七、论述题
1、该反射也称减压反射(1分);
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1分),冲动分别沿窦神经、主动脉神经传入中枢(1分),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1分),心迷走神经传出活动增加,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活动减少(1分),使心跳减慢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1分),动脉血压下降(1分);
反之,动脉血压下降则使之回升(1分)。
意义:为一负反馈,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2分)。
2、ADH是由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合成的多肽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1分);ADH的生理作用是使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分通透性加大,水分回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分);
正常时ADH主要受下列调节:
(1)在出汗多饮水少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ADH释放增加(2分);
(2)在饮水减少等使血容量减少时,对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迷走神经传入减少,ADH释放增加(1分);
反之则相反。
ADH是正常时尿量的主要调节因素。在机体缺水时,ADH释放增加,使尿量减少并浓缩。在机体水过多时ADH释放减少,使尿量增加并稀释(3分)。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