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57757
心电图测量新法挑战百年传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12日 广州日报
     记者近日从第一军医大学获悉,该校尹炳生教授经过29年潜心研究,对国际心电学界沿袭100多年的经典理论提出质疑,他发现的“头胸导联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常规导联无法解决的临床心电学右室盲区、定位不准等4个世界性难题。他创立的“拟球状面心电位场”新学说今年2月获得日内瓦国际优秀发明专利金奖。

    偶然发现“头胸导联现象”

    1973年,尹炳生用自制探头做胸导联实验。传统的连接方法是将电极绑在双手和双脚上,可他自己给自己做,无法完成操作。尹炳生根据长期探索得到的认识,决定改变一下连接方法。他将其中一个电极放在头上,两条腿和一只手刚一解放,奇迹便出现了———左胸的心电图比常规方法作出的心电图大而清晰,右胸心电图也有反常。他让教研室的同事来按自己放电极的方法做,结果一样,这是传统心电理论无法解释的。从此,他开始了“头胸导联”的研究。通过对15万多例临床观察,取得139万多个心电图数据,他发现了叫板世界心电学经典理论的“头胸导联现象”。

    新方法更准确发现病灶

    按照过去常规的心电图测量方法,右心室心电图基本是直线,即右心室是心电图检查盲区,这是由参比点过高引起的。尹教授经过反复实验证实,头部右前额是电磁活动最弱的地方,将这里作参比点,就使得原来看不到的“东西”能看到了,从而将右心室的疾病检查出来。用“头胸导联”可以使接收到的电磁波直接对应病灶,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与病灶对应部位。

    据悉,目前,尹教授的这一成果正在北大第一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沈阳陆军总医院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全国性大医院作临床实验,每医院做230例,到今年八九月可以结束。届时,将有更有力的证据说明“头胸导联”替代常规导联的必然性。已经获得专利的导联转换盒为十几万人作了检测。

    记者昨天在第一军医大学看到,正申请专利的最新的比较心电图仪是根据头胸导联理论研制的,它有24个导联,17根信号线,据称在世界独一无二,它可以将传统心电图只有60%~70%的心肌梗塞诊断率、心室肥厚只有20%~30%的诊断率大幅度提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