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分类新闻 > 国内信息
编号:159666
我国流得笥出血热防治成就重大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月31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本报讯 由于20年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牵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科研协作组成功地分离出EHF病毒,促进了我国针对这一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的飞速发展。日前在京举行的EHF病毒成功分离20周年纪念会,展示了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在该领域全方位攻关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

    据介绍,1981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对EHF病毒的成功分离,为全面深入研究EHF防治奠定了基础。同年,我国即以EHF病毒分离所提供的特异性病原学手段,证实了除姬鼠型EHF外,国内还存在褐家鼠传播的家鼠型EHF及其暴发流行。其后,又通过横向的全国EHF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及纵向的于全国48个监测点进行的EHF疫情监测研究,阐明了EHF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疫情演变的动态和规律、疫情分型及主要宿主动物。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了EHF螨媒的存在及其可能的作用;在特异性预防方面,成功研制了3种EHF灭活疫苗,并经大规模接种观察证实防病效果确切;在发病机制研究方面,不仅证明了免疫病理致病,而且阐明了病毒可直接侵袭致病;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证实了病毒唑早期治疗的明显效果;在病原学方面,明确了两型EHF病毒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差异,在世界上首次在感染细胞内观察到家鼠型汉坦病毒(HV)的形态,明确其具有布尼亚病毒科的形态特征,查出了3种形态的包涵体及在感染细胞膜上的同质性的抗原层,阐明了HV的形态发生机制;在分子病毒学方面,阐明了HV结构蛋白的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在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成功克隆并在多种载体系统表达了各个结构蛋白,研制了针对各个病毒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据悉,近年我国科研人员对高致病性病毒的发现和分离,对HV高变异性的发现和证实,对HV基因重排和诸多亚型及新型HV的发现和证实等研究,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凌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