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60798
揭示中药治疗湿疹作用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02年4月29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16期
     本报讯 (驻地记者 陈汉桥)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皮肤科林熙然、涂彩霞教授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治疗湿疹的经验,筛选研究20余种中药,从细胞分子水平多项指标检测中药的作用机制,并研制出治疗湿疹的方剂。

    研究人员自1993年7月开始,以中西医结合为途径,在拆方分析的基础上,以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动物模型,对中医治疗湿疹常用的30味中药进行了药效学筛选,发现其中21种具有抑制IV型变态反应的作用,为临床选用治疗药物、优化方剂提供了实验依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设计制备了治疗湿疹的中药复方茯苓汤及冲剂。经临床以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神经肽为检测观察指标,研究中药抗IV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探讨复方茯苓汤的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揭示复方获苓汤可降低ICAM-1表达,下调白介素2、白介素6,上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提示中药能作用于免疫调节分子网络中的多个靶点。

    研究者以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用复方茯苓汤(162例)、复方茯苓冲剂(81例)、赛庚啶(158例)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标准如下: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5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未见消退。结果显示,中药汤剂的临床治愈率(53.09%),显著高于赛庚啶组(22.15%,P< 0.005);中药冲剂的临床治愈率(48.15%),也显著高于赛庚啶组(P< 0.005);汤剂的治愈率略高于冲剂,但差异无显著性(P >0.25)。中药汤剂(80%)和冲剂(77%)及赛庚啶组(77%)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中药汤剂和冲剂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赛庚啶组部分有轻度头晕、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