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栗子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石栗子
【拼 音】:SHILIZ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石栗的种子。
【功 效】:清热通经
【主 治】:治闭经。
【性味归经】:《广东中药》Ⅱ:“甘,寒,有小毒。”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为末,5~7个。
【用药忌宜】:《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别 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石栗(《南方草木状》),又名烛果树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叶(石栗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拉丁名】:Aleurites moluccana(L.) Willd.
【考 证】:出自《广东中药》;《桂海虞衡志》:“石栗,圆如弹子,每棵有梗抱附之,类杓柄,肉黄白甘韧,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毫米,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O~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0.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百拇医药
【拼 音】:SHILIZ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石栗的种子。
【功 效】:清热通经
【主 治】:治闭经。
【性味归经】:《广东中药》Ⅱ:“甘,寒,有小毒。”入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煅存性为末,5~7个。
【用药忌宜】:《广东中药》Ⅱ:“生吃能令人呕,孕妇禁服。”
【别 名】:海胡桃(《桂海虞衡志》)、黑桐油(《广西药植名录》)、石栗(《南方草木状》),又名烛果树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叶(石栗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果熟时采收,取出种子晒干。
【拉丁名】:Aleurites moluccana(L.) Willd.
【考 证】:出自《广东中药》;《桂海虞衡志》:“石栗,圆如弹子,每棵有梗抱附之,类杓柄,肉黄白甘韧,附肉有白靥。不可食,发人病。北人呼为海胡桃是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外有硬壳,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径约2~3厘米,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黄白色白膜。除去薄膜,显出黄绿色或棕褐色之木质坚硬种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浅纵沟,腹面有明显的种脐,种脊明显或模糊,种皮厚约2毫米,内有白色种仁,极富油质,味甘而油腻。以个大、饱满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壳占种子全重的68%,含水7.9~9.8、粗蛋白1.7~2.2、灰分4.O~7.7%。种仁占种子全重的32%,含油54.77%(棕榈酸8.17、硬脂酸3.38、油酸39.52、亚麻酸38.29、甘油8.68、不皂化物0.96%)。去油的残渣含蛋白质45.15、糖31.47、谷氨酸7.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