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石蚕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草石蚕
【拼 音】:CAOSHICAN
【来 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
【功 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 治】: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性味归经】:①《饮膳正要》:“甘,平,无毒。”②《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辛。”归肺,肝,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①《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②《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别 名】: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删》)、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原植物圆盖阴石蕨又名:阴石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产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拉丁名】:Humata tyermanni Moore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生药材鉴定】:根茎呈长条状,扭曲,有时分枝,长5~25厘米不等,直径约3-9毫米。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 http://www.100md.com
【拼 音】:CAOSHICAN
【来 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
【功 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 治】: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性味归经】:①《饮膳正要》:“甘,平,无毒。”②《贵州草药》:“性平,味甘微辛。”归肺,肝,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药忌宜】:①《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②《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别 名】: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删》)、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原植物圆盖阴石蕨又名:阴石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产浙江、江苏、广东、江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采后除去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拉丁名】:Humata tyermanni Moore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生药材鉴定】:根茎呈长条状,扭曲,有时分枝,长5~25厘米不等,直径约3-9毫米。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