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淡豆豉 |
【药 名】:淡豆豉
【拼 音】:DANDOUCHI
【英文名】:Fermented Soybea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
【功 效】:解表,除烦,宣郁,解毒。
【主 治】: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
【性味归经】:苦,寒。①《别录》:“味苦,寒,无毒。”②《千金·食治》:“味苦甘,寒,涩,无毒。”③《珍珠囊》: “苦咸。”入肺、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手少阳三焦经。”③《要药分剂》: “入肺、胃二经。”
, 百拇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①《药性论》:“得XI良。”②《本草经疏》:“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别 名】:香豉(《伤寒论》)、淡豉(《纲目》)
【处方名】:淡豆豉、香豉、豆豉、炒豆豉等处方中写淡豆豉、香豉、豆豉均指生淡豆豉。为淡豆豉未经炒制入药者。炒豆豉即炒淡豆豉。为淡豆豉用文火微炒,至外表略带焦班,取出晾凉入药者。
【商品名】:淡豆豉。以色黑、质柔、气香、无糟粒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拉丁名】:药材Semen Sojae Preparatum原植物Glycine max(L.) Merr
, http://www.100md.com
【炮制方法】:取桑叶、青蒿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匀,俟汤吸尽后,置笼内蒸透,取出略凉,再置容器内,上盖煎过的桑叶、青蒿渣,闷至发酵生黄衣为度,取出,晒干即得。(每黑大豆100斤,用桑叶4斤、青蒿7斤) 《纲目》:“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人瓮。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 淡豉制法,除上述加工法而外,尚有以其它药物如辣蓼、佩兰、苏叶、藿香、麻黄、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或煎取药汁,用以煮豆;或将药物研成粉末同煮熟的大豆拌和,然后闷置发酵等不同的加工方法。
【考 证】:出自《本草汇言 》①《肘后方》:“伤寒有数种,今取一药兼疗。若初觉头痛,肉热,脉供,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锦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方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今江南人凡得时气,必先用此汤服之,往往便瘥。”②陶弘景中“豉,食中之常用,春夏天气不和,蒸炒以酒渍服之,至佳。暑热烦闷,冷水渍饮二、三升。依康伯法,先以醉、酒溲蒸曝燥,麻油和,又蒸曝,凡三过,乃末椒、干姜屑合和以进食,胜今作油豉也。患脚入恒将其酒浸以滓薄脚皆瘥。好者,出襄阳、钱塘,香美而浓,取中心弥善也。”③《纲目》:“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其豉心乃合豉时取中心者,非剥皮取心也,此说见《外台秘要》。”④《本经逢原》:“淡豆豉,入发散药,陈者为胜,入涌吐药,新者为良。”
【生药材鉴定】:干燥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l厘米,宽3~6毫米。外皮黑色,微有纵横不整的皱折,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巳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脆,易破碎,断面色较浅。有霉臭,味甘。以色黑、附有膜状物者为佳。
【中药化学成分】:本品含蛋白质19.5%,脂肪6.9%,碳水化合物25%,维生素B10.07mg/100g,维生素 B20.34mg/100g,菸酸2.4mg/100g;另含钙、铁、磷盐、氨基酸以及酶。又谓,从发酵大豆中分离出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