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
编号:164083
粟米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药 名】:粟米

    【拼 音】:SUMI

    【来 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

    【功 效】: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主 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性味归经】:甘咸,凉。陈粟米: 苦,寒。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陈粟米:味苦。" ②《本草衍义》: "陈粟米: 性冷。"③《纲目》: "咸淡。"④《本草备要》: "甘咸,微寒"⑤《陆川本草》: "甘,平。"①《本草求真》: "专入肾,兼入脾、胃。"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少阴经。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用药忌宜】:《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别 名】:白粱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黄粟(《陆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药用部位】:本植物发芽的颖果(粟芽)、种子的加工品(粟糖)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北方广为栽培。

    【拉丁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考 证】:出自《名医别录》①陶弘景:"粟米,江东所种及西间皆是,其粒细于粱米,熟舂令白,亦以当白梁,呼为白梁粟。或呼为粢米。"2《唐本草》:"粟有多种,而并细于诸梁。北土常食,与梁有别。陶云当白粱,又云或呼为粢。粢则是稷,稷乃之异名也。"③孟诜:"粟,颗粒小者是,今人间多不识耳。其梁米粒粗大,随色别之。" 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生药材鉴定】:栽培植物中的梁,与粟为同种。李时珍谓:"梁即粟也,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参见"青粱米"、"黄粱米"、"白梁米"各条。

    【中药化学成分】:脱壳种子和带壳种子的干品分别含脂肪1.41、1.68%,总氮2.48、2.79%,蛋白氮2.41、2.72%,灰分3.15、1.85%,淀粉63.27、77.58%,还原糖2.03、1.98 %。另有谓种子含油3%;油中含不皂化物2.39%,固体脂肪酸15.05%,液体脂肪酸 70.03%。蛋白质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类。种子蛋白质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此外,新鲜植物并含β-丙氨酸和γ-丁氨酸,少量β-胡萝卜素、叶黄素。茎含白瑞香(Daphnin)类,有毒。,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