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刀豆 |
【药 名】:刀豆
【拼 音】:DAODOU
【英文名】:Swork Jackbean Seed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
【功 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主 治】: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性味归经】:甘,温。①《纲目》:“甘,平,无毒。”②《本草从新》:“甘,温。”入脾胃大肠肾四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未。
【用药忌宜】:《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 http://www.100md.com
【别 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处方名】:刀豆、刀豆子、大刀豆、关刀豆、炒刀豆等处方中乌刀豆、刀豆子、大刀豆、关刀豆均指生刀豆。为原药去杂质生用入药者。炒刀豆为净刀豆用文火炒至黄色略带焦斑为度,然后取出晾凉入药者。温中和胃功效增强。
【商品名】:刀豆:为植物刀豆的种子。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为刀豆正品。以粒大饱满、干燥、色鲜艳、无杂质者为佳。洋刀豆:又名刀侠豆、皂荚豆、葛豆。为豆科植物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L.)DC.的种子。主产于印度。为刀豆副品。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百拇医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拉丁名】:药材Semen Canavaliae原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炮制方法】: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考 证】:出自《救荒本草》。
【生药材鉴定】: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 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同属植物洋刀豆 Canavalia ensiformis(L. ) DC.,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显微鉴定: 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栅状细胞1列,种脐部位2列,径向170~ 272μm,切向14~26μm,侧壁自内向外渐增厚,外侧有1条光辉带;支持细胞2~6列,种脐部位列数更多,呈哑铃状,径向60~172μm,切向34~63μm,缢缩部切向12~24μm,壁厚1.7~5μm;下方为10数列江壁细胞,内方数列呈颓废状。胚乳细胞1至数列,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种阜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柱形,壁较厚,内侧具管胞岛,细胞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也少见,基两侧为星状细胞,有大的细胞间隙。 本品以粒大、饱满、色淡红者为佳。
, http://www.100md.com
【中药化学成分】:刀豆内含尿素酶、血球凝集素、刀豆氨酸(Canavanine)。嫩豆中尚可分离出刀豆赤霉素Ⅰ和Ⅱ(Canavalia gibberellin I和Ⅱ。刀豆中其他成分为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叶中也有刀豆氨酸。洋刀豆内含洋刀豆血球凝集素(Concanavalin A)等多种球蛋白。其他尚有尿素酶、糖甙酶、精氨基琥珀酸酶、精氨酸酶、刀豆酸(Canaline)、刀豆氨酸、a 一氨基一?一羟基戊酸、L-高丝氨酸等。近来因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肿瘤细胞的特殊作用而受到重视。 种子含刀豆球朊(canavaline)约20%、刀豆胍氨酸(canavanine)及尿酶 (urease);未成熟种子含赤霉素A21即刀豆赤霉素Ⅰ(canavalia gibberellin-Ⅰ)和赤霉素 A22,即刀豆赤霉素Ⅱ(canavallia gibberallin-Ⅱ)。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粗粉0.5g,加70%乙醇7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吸取20μl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1:1)为第1向,酚-水(75:25)为第2向,作双向层析,展开各10cm,干后,喷1%茚三酮丙酮溶液,于105 ℃加热5分钟,显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