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评论 > 更多分析评论
编号:174297
制药企业面临窘境 医、药分离势在必行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17日 卫科招标网
     新华网长春5月14日电在“首届中国药业及医药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期间举行的“全国三甲医院、科研所与企业家座谈会”上,原本应该到会的几位“三甲”医院院长却全部缺席,令很多满怀希望而来的一些制药企业如被泼了瓢冷水。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制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种窘境。

    对于医院院长为何缺席,业内人士做了两种猜测。会议的组织者对与会的企业家代表无奈地解释说:“本来已经说好会来,可是他们的‘架子大’,今晚说不定都被哪家制药企业请走了。”

    与会的深圳大佛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中新说:“本来他们也没有诚意要和我们座谈,都是些虚东西。他们购进哪家的药关键是凭‘关系’。”与会的多数医药企业家也抱怨说,现在医药企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医院选购药品以招标形式进行,我们的药价一压再压,企业利润微薄。但是老百姓从医院里买的药却并没有因此便宜多少。这其中的钱哪去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医院毕竟是企业最大的客户,谁也不敢得罪。说归说,关系还是要处好。

    亚泰集团副总裁孙晓峰则有另一种猜测,他说:“现在国家推行医、药分离,原来以医养药的局面唯恐难保。医院现在有一肚子怨气,这样的会自然不愿意参加。”

    被某些制药企业请去了也好,赌气没来也好,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对目前医药市场来讲,企业药品频频降价,但实惠老百姓却没得着,医院是否成为了其中主要的获利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与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的利润确实不高,这里存在的原因很多,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被医院分享了,这确实是原因之一。现在国家主张医药分离,但是落实难度较大,涉及问题也很多。医院以药养医的原因之一是医院的医疗价格太低,只有靠提高药品价格来弥平这一不足。”

    陈凯先院士指出,医药企业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新药的研发力度。而研发需要高投入,微利的状况是他们对这一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望而却步的症结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