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76830
血液安全七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28日 光明网
     血液,是人体生命的燃油,在最需要的时候输入,能让生命的火花绽放得更灿烂。那么对于输血,你又知道多少,让我们来听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是怎样说的:

    血液成分

    人的血液包括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其中有形成分约占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还有血小板;无形成分约占50%,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因子。每一种成分都可以单独输入。现在临床上成分输血的种类包括:1、少浆红细胞。这在临床上用得最多,像外科开刀、急性创伤、大出血等等,都需要输少浆红细胞。2、血浆。这在临床上也很多,对于烧伤、失血性创伤等的病人,都需要输血浆。3、血小板。这在临床上用得比较少,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单输血小板主要用在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的血小板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等)4、各种凝血因子。这在临床上用得也比较少。

    输血最好输全血?
, 百拇医药
    错 这容易引起输血免疫反应。同时,输成分血也是一物多用,节约资源。输血免疫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所谓免疫反应,通俗地说,就是受血者和供血者二者的血细胞上抗原不相同,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迄今为止,世界上除同卵双生的双胞胎二者的血型相同外,没有发现两个血型完全相同的人。一旦血细胞上不同的血型抗原物质进入受血者机体内,都不可避免地使受血者产生相对应的特异性抗体,当受血者再次接受输血时,这些特异性抗体与相应血细胞上抗原结合,就产生输血反应。而统计输血不良反应中,尤以输注白细胞的反应率为最高。曾有一位严重贫血病人,他因为长期多次输注新鲜全血,引起对血小板排斥反应,最终因严重血小板减少引发颅内出血。

    目前上海中心血站已有良好设备和完善技术手段供应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血制品,医务人员和病人均应尽量应用去白细胞血,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自体输血最安全?

    血浆是全血的液体部分,它是由蛋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大量的化合物包括脂蛋白、糖蛋白、金属蛋白、酶类、维生素和激素等生物物质组成。为了进一步改善血浆输注的安全性,应用病毒灭活血浆在当前尤为需要。血浆输注主要的副反应有过敏反应、同种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和传播病毒的危险。近几年,随着输血技术的改善,前二者的不良反应日益减少,而传播病毒的危险日益突出,主要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传播危险。目前,现有的病毒灭活血浆技术不仅保证血浆制品原有的理化和生物特性,也免去了病毒感染的后顾之忧。
, 百拇医药
    怎样保证输血安全?

    首先,有关部门对于中心血站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病毒灭活技术大为提高,所有的血浆都进行了病毒灭活处理,有些血浆还进行了双灭毒,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从医生角度来说,医生也会严格掌握输血的指征,的确需要输血的才给予输血。

    绝大多数的输血是安全和成功的,有时也会有轻微的反应,偶尔也会有严重反应。大多数输血反应发生在前15分钟内。如果出现瘙痒、皮疹、眩晕、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或烦躁、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面部充血、严重的腰背部疼痛,要及时告诉医生。

    输病毒灭活血浆更好?

    血浆是全血的液体部分,它是由蛋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大量的化合物包括脂蛋白、糖蛋白、金属蛋白、酶类、维生素和激素等生物物质组成。为了进一步改善血浆输注的安全性,应用病毒灭活血浆在当前尤为需要。血浆输注主要的副反应有过敏反应、同种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反应和传播病毒的危险。近几年,随着输血技术的改善,前二者的不良反应日益减少,而传播病毒的危险日益突出,主要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传播危险。目前,现有的病毒灭活血浆技术不仅保证血浆制品原有的理化和生物特性,也免去了病毒感染的后顾之忧。

    输血主要是医生的事

    目前可以这么说输血作为治疗危重病人的一个辅助手段,已经有了百年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输血医学发展也很快。比如说,输全血发展到了成分输血,就是病人缺少哪种血液成份,就补充这种成分。对需要输血的人来说,成分输血可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说到哪些情况下才需要输血,也就是输血的指征,还有需要输哪种成分,也只有专业的血液科医师才能了解。, 百拇医药(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