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78672
Nihss评分高是溶栓后发生脑出血的预测指标
http://www.100md.com 2002年5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表》 2002年第19期
     本报讯 出血是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Kidwell等报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血小板计数较低、血管贯通所需时间较长以及血糖水平较高,是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独立预测指标。

    确定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的预测指标,有助于选择病人。为此, Kidwell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8年来接受静脉-动脉内联合溶栓治疗或单纯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大脑前循环或大脑后循环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病人。(Stroke 2002,33 ∶717)

    结果显示,共有89例病人接受了溶栓治疗。其中26例病人接受了动脉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22例病人接受了静脉-动脉内tPA溶栓治疗,41例病人接受了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

    29例(33%)病人出现无症状出血,10例(11%)病人出现症状较轻的出血(NIHSS量表评分加重1~3分),6例(7%)病人出现症状较严重的出血(NIHSS量表评分加重≥ 4分)。单纯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病人的出血发生率,与接受静脉-动脉内溶栓治疗病人相似,分别为39%和41%。在单纯接受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病人中,接受tPA溶栓治疗病人的出血发生率为50%,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者为32%(P=0.2)。溶栓治疗后1周,86%出血病人和39%无出血病人死亡或有残疾(改良Rankin量表> 2分)(P< 0.0001)。

    王瑞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