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药在沪诞生
上海科学家在新型抗癌药物研究领域最近又获得重大进展。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志煜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重点项目——埃坡霉素的全合成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埃坡霉素的合成等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三项发明专利。
据介绍,紫杉醇是20世纪90年代的抗癌明星,经过10年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紫杉醇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癌细胞对紫杉醇有耐药性。因此,对耐药性肿瘤细胞杀伤力强、合成更简单的埃坡霉素被发现后,立即引起化学家、生物学家及医学家的强烈关注。有关专家预计3—4年后该药品可上市销售。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志煜课题组在1996年,国外还没有确证埃坡霉素立体化学、并且没有任何合成文章发表时,已将埃坡霉素列为重点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埃坡霉素的全合成研究,并终于在世界埃坡霉素的全合成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为今后中国研究开发这类新型抗癌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声报》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志煜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重点项目——埃坡霉素的全合成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埃坡霉素的合成等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三项发明专利。
据介绍,紫杉醇是20世纪90年代的抗癌明星,经过10年的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紫杉醇有明显的副作用,并且癌细胞对紫杉醇有耐药性。因此,对耐药性肿瘤细胞杀伤力强、合成更简单的埃坡霉素被发现后,立即引起化学家、生物学家及医学家的强烈关注。有关专家预计3—4年后该药品可上市销售。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志煜课题组在1996年,国外还没有确证埃坡霉素立体化学、并且没有任何合成文章发表时,已将埃坡霉素列为重点项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埃坡霉素的全合成研究,并终于在世界埃坡霉素的全合成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为今后中国研究开发这类新型抗癌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华声报》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