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紧张症
【概述】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诊断】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 http://www.100md.com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诊断PMS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 百拇医药 【治疗措施】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还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包括2个方面:①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知识,以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的反应,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②是药物治疗,应用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活性药物,以消退心理、情绪障碍,或应用激素抑制排卵以消除乳房胀痛等严重PMS症状。为便于临床参考,仍按控制主要症状的治疗方案分述如下:
(一)加强卫生宣教:使病人认识到PMS是育龄妇女的普遍现象,通过一系列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简单的药物治疗,就可获得缓解,从而消除病人对本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在症状出现前有心理上的准备和采取下列一些生活、营养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二)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PMS。据报道,每日服用Ca1000mg,Mg360mg可改善黄体期的负性情绪、水潴留及疼痛,可是其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治疗效果亦有很大差异。有病人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有些则完全无效。
, http://www.100md.com
(三)纠正水潴留:由于缺乏实验证实,PMS病人体内确有液体潴留,故不必要立即给予利尿剂。减少食盐摄入,补给钙、镁矿物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在黄体期体重增加>2500g,则可给予利尿剂—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日4次,于周期第十八~二十六天服用。钾排出量少,不需补钾,且不易发生依赖性。除减轻肿胀感,降低体重外,还可缓解精神症状,包括昏睡、嗜眠、抑郁、忧伤。
(四)乳腺胀痛:用奶罩托起乳房,减少含咖啡因的饮料摄入和口服避孕药有助于缓解症状。最经济且副反应较少者,为口服甲地炔诺酮(gestrinone),它是一种具有雄激素及抗E、P特性的合成19-去甲甾体。通过阻断乳腺的E受体,消除乳腺的周期性改变,可有效地减轻乳房胀痛及触痛,并可消散乳腺结节或缩小结节体积。副反应主要是由其雄激素特性所引起的痤疮等。重症病人可应用丹那唑。
溴隐亭能降低和抑制催乳素分泌,而有效地缓解周期性乳房疼痛和消散乳腺结节。但服药后有头晕、恶心、头痛等副反应者占40%。为降低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治疗应由小剂量开始。首次1.25mg/d,逐渐增量,日剂量最大为5mg,于月经前14天起服用,月经来潮停药。
, 百拇医药
(五)控制精神神经症状:PMS诊治常与精神病学科有关。凡重型情感障碍病人,须邀请精神病科医生共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亦仅能减轻症状,使病人感觉好转,改善功能状态,而不能彻底消灭症状。且由于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很大差异,事前不能预测何种方案对某一特定病人疗效更好,因此在确定方案前需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每一治疗方案最好应用三个周期才能明确。
1.经前焦虑性情感异常:症状短于1周者应强调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自助疗法。必要时可于黄体期服安定剂,眠尔通200~400mg,或利眠宁5~10mg或安定5mg,日服3次。头痛、肌肉痛、盆腹腔痛等症状较突出者,可服用萘普生(naproxen),首剂500mg,以后250mg,日2次;或甲灭酸(扑湿痛)250~500mg,2~3次/d。睡眠异常(入睡容易,但常在半夜醒来,浮想联翩,不能再入睡),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情绪改变者,可给多虑平(doxepin),开始剂量10mg,需要时可增至25mg,睡前1~2小时服。
, http://www.100md.com
2.经前加剧的忧郁性情感异常:可在整个周期服用抗抑郁剂,如三环抗忧郁药,或于每晚就寝前服去甲替林(nortriptylin)25mg,需要时可增加剂量,直至125mg;或氯丙咪嗪(clomipramine)25mg/d,必要时可增至75mg/d。或每日上午服氟苯氧丙胺(floxetine)20mg,失眠突出者应避免开始即予服用。
3.躁郁循环性气质(cyclo-thymic behavior):躁狂情绪与轻度抑郁情绪交替出现者,可给予服用抗躁狂药物——丁螺旋酮(buspirone)。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25mg/d;或阿普唑仑(三唑安定)0.25~5mg/d,于月经前6~14天服用。症状持续日期较长者,可从月经前14天起服,直至行经第二天止,0.25mg,日3次,根据病人反应而增量,直至4mg/d,行经开始后以每日25%递减直至卵泡期,否则会有撤退性焦虑发生。氨酰心安(atenolol),可穿越血脑屏障,阻断CNS及外围β-受体,产生交感神经阻滞作用,且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醛固酮排出,也可缓解躁急情绪,剂量50mg/d。
, http://www.100md.com
(六)激素治疗及抑制排卵:
1.孕酮治疗:虽然并未明确PMS发病伴有孕酮缺乏,但在黄体期应用孕酮治疗普遍受到临床学家的支持。常用孕酮栓阴道塞药,200~400mg/d,或口服微粒化孕酮200mg,2/d。
2.抑制排卵:仅适用于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特别严重丧失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者。①应用GnRHa(leuprolide 3.75mg/每月、肌注或buserelin 200mg2~3次/d经鼻)成功率最高,但费用昂贵,且需要激素替代疗法避免低E血症后果;②丹那唑200mg/d×3个月,建立一个无排卵、低E及雄激素环境的假绝经疗法。许多PMS症状,如抑郁、躁急、紧张、乳房痛、肿胀感等显著减轻,但雄激素作用的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有严重的长期代谢性副反应,如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升,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③长期E2治疗,常用0.2mgE2经皮肤贴敷/d,再于月经周期第十九~二十六天加服炔诺酮5mg;④甲羟孕酮30mg/d口服,最经济简便,副反应亦较少,但疗效不如上述3种药物。有些病人可发生抑郁,发现后应即停药。如应用几个月后疗效可靠,可改用长效甲羟孕酮,150mg,每3月肌注1次。
, http://www.100md.com
总之,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PMS,但控制症状一般总可获得满意疗效。总治疗时间每人不同,大多数妇女约需2年,个别甚至需治疗至绝经期。
【发病机理】
(一)液体潴留: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断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钠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钠的丢失,导致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经后半期转化为脱氧皮质酮等盐皮素的活性加强,而使月经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经前达峰值,因而黄体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维持血浆钠水平的稳定,并且对PMS病人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结果也未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不支持上述学说。
(二)由于PMS症状的广泛性及互不联系的特点,还有应用安慰剂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三)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四)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多年来PMS的激素病因学说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调或戒断反应等方面。因为PMS的情感、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固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 http://www.100md.com
(五)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1.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实验研究证实β-EP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GnTH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LH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β-EP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已知Sr这一神经介质在情绪及行为障碍发生方面起介导作用。给猴小剂量降低Sr功能药物后,即可引起实验动物行为的改变,因而提示Sr代谢异常与PMS发病可能有一定联系。有报道,PMS病人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显低落,而对照组从中黄体期开始Sr水平升高,从而使两组的Sr含量在月经周期的中、晚黄体期及月经前期有明显差异。通过色氨酸负荷试验(50mg/kg)发现,两组病例在卵泡期、中黄体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黄体期和月经前期对照组仍持续升高,而PMS病人却下降。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外周血内卵巢甾体激素水平在PMS病人虽仍在正常范围,但它并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它对中枢神经介质的影响仍与健康妇女不同。预测神经介质学说,可能圆满解释PMS多因素、异原性障碍这一特点。
【临床表现】
有关PMS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备所有症状,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状,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本病特点。生育力和孕产次与PMS无关联。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症状严重需治疗者病期较长,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
, 百拇医药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PMS的特殊类型。
(一)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二)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 百拇医药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扪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亦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
, 百拇医药
(三)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2.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
3.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鉴别诊断】
PMS的症状均非PMS所特有,因而常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尤其要与精神病疾患鉴别。首先要注意症状有无周期性出现这一特点,如忽视症状的周期性及经前期出现这一特点,PMS就容易与通常的精神焦虑及抑郁症相混淆,后者在月经周期的3个阶段(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症状相同,严重程度缺乏规律性改变。其次通过卵泡期有无症状存在这一特点与周期性加剧的慢性疾病相鉴别,如常遇见的特发性、周期性水肿,它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不明原因水肿,其特征是周期性肿胀及焦虑情绪发作,标志着水电解质平衡失常(醛固酮分泌增加)。与PMS鉴别的依据是它在整个月经周期均可出现症状,而在月经前症状加剧。应用过多利尿剂可能加重症状,以转内科诊治为宜。又如复发性大抑郁症月经前加剧,就难以与PMS鉴别。因此凡具有与PMS同时出现的精神障碍病人,均应首先由精神病学专家诊断,排除精神病后再按照PMS进行治疗。, http://www.100md.com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诊断】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许多病人有情绪障碍及精神病症状,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临床主要根据下述3个关键要素进行诊断: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 http://www.100md.com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PMS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PMS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诊断PMS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 百拇医药 【治疗措施】
由于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还缺乏特异的、规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因而,首先明确症状的主要方面,因人而异,对症施治,包括2个方面:①是针对病人的心理病理因素,通过卫生宣教,使病人了解出现症状的生理知识,以协助病人改善对症状的反应,再通过调整日常生活节奏、加强体育锻炼,改善营养,减少对环境的应激反应等方法以减轻症状;②是药物治疗,应用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介质活性药物,以消退心理、情绪障碍,或应用激素抑制排卵以消除乳房胀痛等严重PMS症状。为便于临床参考,仍按控制主要症状的治疗方案分述如下:
(一)加强卫生宣教:使病人认识到PMS是育龄妇女的普遍现象,通过一系列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简单的药物治疗,就可获得缓解,从而消除病人对本病的顾虑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在症状出现前有心理上的准备和采取下列一些生活、营养等方面的预防措施。
(二)补充矿物质及维生素:已广泛用于治疗PMS。据报道,每日服用Ca1000mg,Mg360mg可改善黄体期的负性情绪、水潴留及疼痛,可是其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治疗效果亦有很大差异。有病人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有些则完全无效。
, http://www.100md.com
(三)纠正水潴留:由于缺乏实验证实,PMS病人体内确有液体潴留,故不必要立即给予利尿剂。减少食盐摄入,补给钙、镁矿物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在黄体期体重增加>2500g,则可给予利尿剂—螺内酯(安体舒通)25mg,日4次,于周期第十八~二十六天服用。钾排出量少,不需补钾,且不易发生依赖性。除减轻肿胀感,降低体重外,还可缓解精神症状,包括昏睡、嗜眠、抑郁、忧伤。
(四)乳腺胀痛:用奶罩托起乳房,减少含咖啡因的饮料摄入和口服避孕药有助于缓解症状。最经济且副反应较少者,为口服甲地炔诺酮(gestrinone),它是一种具有雄激素及抗E、P特性的合成19-去甲甾体。通过阻断乳腺的E受体,消除乳腺的周期性改变,可有效地减轻乳房胀痛及触痛,并可消散乳腺结节或缩小结节体积。副反应主要是由其雄激素特性所引起的痤疮等。重症病人可应用丹那唑。
溴隐亭能降低和抑制催乳素分泌,而有效地缓解周期性乳房疼痛和消散乳腺结节。但服药后有头晕、恶心、头痛等副反应者占40%。为降低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治疗应由小剂量开始。首次1.25mg/d,逐渐增量,日剂量最大为5mg,于月经前14天起服用,月经来潮停药。
, 百拇医药
(五)控制精神神经症状:PMS诊治常与精神病学科有关。凡重型情感障碍病人,须邀请精神病科医生共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亦仅能减轻症状,使病人感觉好转,改善功能状态,而不能彻底消灭症状。且由于个体对药物反应有很大差异,事前不能预测何种方案对某一特定病人疗效更好,因此在确定方案前需要进行试验性治疗,每一治疗方案最好应用三个周期才能明确。
1.经前焦虑性情感异常:症状短于1周者应强调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自助疗法。必要时可于黄体期服安定剂,眠尔通200~400mg,或利眠宁5~10mg或安定5mg,日服3次。头痛、肌肉痛、盆腹腔痛等症状较突出者,可服用萘普生(naproxen),首剂500mg,以后250mg,日2次;或甲灭酸(扑湿痛)250~500mg,2~3次/d。睡眠异常(入睡容易,但常在半夜醒来,浮想联翩,不能再入睡),由于失眠导致白天疲乏、情绪改变者,可给多虑平(doxepin),开始剂量10mg,需要时可增至25mg,睡前1~2小时服。
, http://www.100md.com
2.经前加剧的忧郁性情感异常:可在整个周期服用抗抑郁剂,如三环抗忧郁药,或于每晚就寝前服去甲替林(nortriptylin)25mg,需要时可增加剂量,直至125mg;或氯丙咪嗪(clomipramine)25mg/d,必要时可增至75mg/d。或每日上午服氟苯氧丙胺(floxetine)20mg,失眠突出者应避免开始即予服用。
3.躁郁循环性气质(cyclo-thymic behavior):躁狂情绪与轻度抑郁情绪交替出现者,可给予服用抗躁狂药物——丁螺旋酮(buspirone)。可于月经前12天开始服用,25mg/d;或阿普唑仑(三唑安定)0.25~5mg/d,于月经前6~14天服用。症状持续日期较长者,可从月经前14天起服,直至行经第二天止,0.25mg,日3次,根据病人反应而增量,直至4mg/d,行经开始后以每日25%递减直至卵泡期,否则会有撤退性焦虑发生。氨酰心安(atenolol),可穿越血脑屏障,阻断CNS及外围β-受体,产生交感神经阻滞作用,且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抑制醛固酮排出,也可缓解躁急情绪,剂量50mg/d。
, http://www.100md.com
(六)激素治疗及抑制排卵:
1.孕酮治疗:虽然并未明确PMS发病伴有孕酮缺乏,但在黄体期应用孕酮治疗普遍受到临床学家的支持。常用孕酮栓阴道塞药,200~400mg/d,或口服微粒化孕酮200mg,2/d。
2.抑制排卵:仅适用于许多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症状特别严重丧失正常生活及工作能力者。①应用GnRHa(leuprolide 3.75mg/每月、肌注或buserelin 200mg2~3次/d经鼻)成功率最高,但费用昂贵,且需要激素替代疗法避免低E血症后果;②丹那唑200mg/d×3个月,建立一个无排卵、低E及雄激素环境的假绝经疗法。许多PMS症状,如抑郁、躁急、紧张、乳房痛、肿胀感等显著减轻,但雄激素作用的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有严重的长期代谢性副反应,如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上升,加速心血管病的发生;③长期E2治疗,常用0.2mgE2经皮肤贴敷/d,再于月经周期第十九~二十六天加服炔诺酮5mg;④甲羟孕酮30mg/d口服,最经济简便,副反应亦较少,但疗效不如上述3种药物。有些病人可发生抑郁,发现后应即停药。如应用几个月后疗效可靠,可改用长效甲羟孕酮,150mg,每3月肌注1次。
, http://www.100md.com
总之,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根治PMS,但控制症状一般总可获得满意疗效。总治疗时间每人不同,大多数妇女约需2年,个别甚至需治疗至绝经期。
【发病机理】
(一)液体潴留: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断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钠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钠的丢失,导致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经后半期转化为脱氧皮质酮等盐皮素的活性加强,而使月经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经前达峰值,因而黄体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维持血浆钠水平的稳定,并且对PMS病人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结果也未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不支持上述学说。
(二)由于PMS症状的广泛性及互不联系的特点,还有应用安慰剂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 百拇医药
(三) 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四)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多年来PMS的激素病因学说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调或戒断反应等方面。因为PMS的情感、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固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 http://www.100md.com
(五)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1.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实验研究证实β-EP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GnTH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LH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β-EP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已知Sr这一神经介质在情绪及行为障碍发生方面起介导作用。给猴小剂量降低Sr功能药物后,即可引起实验动物行为的改变,因而提示Sr代谢异常与PMS发病可能有一定联系。有报道,PMS病人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显低落,而对照组从中黄体期开始Sr水平升高,从而使两组的Sr含量在月经周期的中、晚黄体期及月经前期有明显差异。通过色氨酸负荷试验(50mg/kg)发现,两组病例在卵泡期、中黄体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黄体期和月经前期对照组仍持续升高,而PMS病人却下降。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PMS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很明确,但通过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发病诱因可能产生于黄体的E2、孕酮及(或)它们的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周期性改变,通过神经介质的介导(它们包括β-EP、5-Sr,甚至还有γ-氨基丁酸、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而影响脑内某些区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经内发泌障碍,产生众多、涉及多系统的症状。外周血内卵巢甾体激素水平在PMS病人虽仍在正常范围,但它并不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水平,它对中枢神经介质的影响仍与健康妇女不同。预测神经介质学说,可能圆满解释PMS多因素、异原性障碍这一特点。
【临床表现】
有关PMS症状多达150余种,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备所有症状,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状,严重程度亦因人因时而异,并非固定不变,但症状的出现与消退同月经的关系则基本固定,为本病特点。生育力和孕产次与PMS无关联。病期持续长短不一,症状严重需治疗者病期较长,约有40%病人病期持续1~5年。10%可持续10年以上。
, 百拇医药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渐渐减轻,一直延续到月经开始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类型,即双相型,有两个不相联结的严重症状阶段,一在排卵期前后,然后经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1周再出现典型症状,以往称之为经间期紧张,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本病一致,实际为PMS的特殊类型。
(一)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识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细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二)液体潴留症状
1.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平时合身的衣服变得紧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床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附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 百拇医药
2.经前头痛:为较常见主诉,多为双侧性,但亦可为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头痛呈持续性或无诱因性,时发时愈,可能与间歇性颅内水肿有关,易与月经期偏头痛混淆,后者往往为单侧,在发作前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头晕、恶心等前驱症状。发作时多伴有眼花(视野内出现闪光暗点)等视力障碍及恶心、呕吐。可根据头痛部位、症状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
3.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扪诊时乳房敏感、触痛,有弥漫性坚实增厚感,有时可触及颗粒结节,但缺乏限局性肿块感觉,经期后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现,但症状及体征的严重程度并不固定不变,一般在2~3年内虽不经治疗也可自行痊愈。如发生乳腺小叶增生,则可能在整个月经周期有持续性疼痛,经前加剧。扪诊可触到扁平、颗粒样较致密的区域,边缘不清,经后亦不消退。在月经前后检查对比,可发现肿块大小有较大变化。
, 百拇医药
(三)其他症状
1.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有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2.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
3.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鉴别诊断】
PMS的症状均非PMS所特有,因而常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尤其要与精神病疾患鉴别。首先要注意症状有无周期性出现这一特点,如忽视症状的周期性及经前期出现这一特点,PMS就容易与通常的精神焦虑及抑郁症相混淆,后者在月经周期的3个阶段(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症状相同,严重程度缺乏规律性改变。其次通过卵泡期有无症状存在这一特点与周期性加剧的慢性疾病相鉴别,如常遇见的特发性、周期性水肿,它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不明原因水肿,其特征是周期性肿胀及焦虑情绪发作,标志着水电解质平衡失常(醛固酮分泌增加)。与PMS鉴别的依据是它在整个月经周期均可出现症状,而在月经前症状加剧。应用过多利尿剂可能加重症状,以转内科诊治为宜。又如复发性大抑郁症月经前加剧,就难以与PMS鉴别。因此凡具有与PMS同时出现的精神障碍病人,均应首先由精神病学专家诊断,排除精神病后再按照PMS进行治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