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http://www.100md.com
当代中医网
[药材来源]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分批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晒干或烘干。入药生用、炒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
[功 效]
1.清热除烦 用于热病所致的发热、心烦,本品能清心肺三焦经之热,为清热的常用药。
2.清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的发黄,常配茵陈、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治疗各类肝炎效果较好。用于膀胱湿热的小便赤痛,处方如八正散。另外,其它因湿热所致的病变如口疮,目赤等均可酌情选用栀子。
3.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
[药理知识]
1.有镇静及抗惊、降温作用,有一定镇痛作用。还有降血压活性。
2.有利胆及一定保肝作用。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
[有效成分]
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栀子酮甙、藏红花甙、藏红色素(藏红花素)、β—甘露醇、α—谷甾醇等。果皮中含熊果酸。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面积约7×15cm。用纱布敷盖,初每日换药1次,2次后7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中级医刊》1981;(4):19)
2.治疗小儿发热:生栀子9克,研碎,浸入少量的70%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镍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在患儿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敷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中医杂志》,1991;32(12);32)
3.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生栀子、生韭菜等量。混合捣烂后,用蛋清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中医杂志》1982;(3);58)
4.治疗羊踯躅中毒:栀子40-60克。煎汤顿服。(《四川中医》1983;(4);56)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毒性 服用栀子中毒的情况未见报道。小鼠急性LD50为31.79g/kg.。栀子是较安全的药物。
2.过敏反应 栀子水煎服未见有过敏报道。栀子与茵陈、大黄、黄芩甙等制成的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肝炎,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腹痛、腹泻、呕吐、血压下降。
3.药不对证 栀子治疗肝炎有较好的降低转氨酶、退黄作用。但该药性寒,宜用于肝胆湿热而有热象者。慢性肝炎患者有不少并无热象。而且病程长者还可见明显气虚、阳虚之象。若用栀子则伤正气,使病人体质更弱,不利于肝火的康复。据笔者所见,在基层用栀子、茵陈等苦寒药不加辨证地通治各种肝炎十分普遍。病人正气虚损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肝功回归正常则更加困难。所以,栀子能治肝炎但也需中医辨证,药不对证则加重病情。, 百拇医药
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Gard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分批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晒干或烘干。入药生用、炒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药性说明]
栀子苦寒清降,通利下行,善导心肺三焦之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良好的清热除烦,解毒除湿之功。适于热病心烦、血分热毒、下焦湿热等证。
[功 效]
1.清热除烦 用于热病所致的发热、心烦,本品能清心肺三焦经之热,为清热的常用药。
2.清利湿热 用于肝胆湿热的发黄,常配茵陈、大黄同用,如茵陈蒿汤。治疗各类肝炎效果较好。用于膀胱湿热的小便赤痛,处方如八正散。另外,其它因湿热所致的病变如口疮,目赤等均可酌情选用栀子。
3.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
[药理知识]
1.有镇静及抗惊、降温作用,有一定镇痛作用。还有降血压活性。
2.有利胆及一定保肝作用。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成虫。
[有效成分]
含栀子素、栀子甙、去羟栀子甙、栀子酮甙、藏红花甙、藏红色素(藏红花素)、β—甘露醇、α—谷甾醇等。果皮中含熊果酸。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栀子、桃仁各12g,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面积约7×15cm。用纱布敷盖,初每日换药1次,2次后7日换药1次。6次为1疗程。(《中级医刊》1981;(4):19)
2.治疗小儿发热:生栀子9克,研碎,浸入少量的70%酒精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做成4个如5分镍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在患儿涌泉穴(双),内关穴(双),外敷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中医杂志》,1991;32(12);32)
3.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生栀子、生韭菜等量。混合捣烂后,用蛋清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中医杂志》1982;(3);58)
4.治疗羊踯躅中毒:栀子40-60克。煎汤顿服。(《四川中医》1983;(4);56)
[贮 存]
[鉴 别]
[使用禁忌]
1.毒性 服用栀子中毒的情况未见报道。小鼠急性LD50为31.79g/kg.。栀子是较安全的药物。
2.过敏反应 栀子水煎服未见有过敏报道。栀子与茵陈、大黄、黄芩甙等制成的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肝炎,可引起过敏反应,出现荨麻疹、哮喘,或腹痛、腹泻、呕吐、血压下降。
3.药不对证 栀子治疗肝炎有较好的降低转氨酶、退黄作用。但该药性寒,宜用于肝胆湿热而有热象者。慢性肝炎患者有不少并无热象。而且病程长者还可见明显气虚、阳虚之象。若用栀子则伤正气,使病人体质更弱,不利于肝火的康复。据笔者所见,在基层用栀子、茵陈等苦寒药不加辨证地通治各种肝炎十分普遍。病人正气虚损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肝功回归正常则更加困难。所以,栀子能治肝炎但也需中医辨证,药不对证则加重病情。, 百拇医药